第3章 流放[第2页/共3页]
宫中有谕,传宣国公佳耦晋见。
李氏想到这些,脸上不敢暴露怨怼之色,隐在广袖里的一只手紧紧握拳,四个手指甲生生劈断,与其和太夫人明抢暗箭的来往,用尽手腕的保持着朱钦对本身的敬爱,还得悬心着宣国公府里府外到处的杀机,还不如判定抽身,以全人子之孝。
昔传瘴江路,人到鬼门关。
没有传太夫人?
放逐,是一件很残暴的刑法。放逐的人规定是徒步,只要在无人之地才被答应倒坐车尾,但是无人之地又哪来的代步东西,并且放逐的期限是日行五十里,沿途颠末每一处县府,犯人都要让本地的官员查对,查对无误在放逐的批文上注‘完整’的字样,并加盖印信,放逐的人走到那里就歇在那里,运气好的有个驿站的下房,县府的大牢容身,当时头上是有一片挡风的瓦片,运气不好就是甚么破庙,废墟,乃至是荒郊田野了。放逐的人在途中穿的是囚服,不过囚服的质量都不如何样,很快就变成了褴褛,只能另寻粗衣麻布裹身。放逐的人在途中的饮食,遵循本地的县府遵循本地犯人的口粮发放,每一个成年人每日支给细粮一升,盐和菜钱五分,十五岁以下的孩子还只能支付成年人的一半。这衣食住行,一起上没人照顾一下,有几小我能活着走到放逐地。李家的人,李氏的母亲本年五十四了,而三嫂方才生下女儿,不满两个月。
和离也好,休妻也罢了,李氏只求尽快分开宣国公府,到时候李氏只是一个有所取无所归的妇人,不是犯人,她还是自在人,到时候她不再是朝廷的外命妇,便能够无所顾忌的陪在李家人的身边,前前后后的办理他们的衣食住行。而不像现在,用刀剁着心,忍下对主君的仇恨。
李氏点头道:“二姐能帮我一时,帮不了我一世。我父兄既然是以那样的罪名正法了,我在都城中强强不得,一旦软下来,就被人不时欺负到头上了,进退皆有不是,而我又没有孩子,现在只能希冀他的心,他的心,现在还如何让我信赖呢。”
“也对!”朱贵太妃并没有为朱钦说话,嘲笑道:“我在宫中近三十年,独一看破的,就是不能希冀男人的心。”
朱贵太妃赶紧扶起李氏,不自发也落下一滴眼泪道:“你也别过分悲苦,不管如何说,大姐还在那边。”
在朱家,老国公原配所出的次女,朱钦的二姐职位超然,她在先帝年间进宫,一进宫就是从一品妃位,在先帝皇后归天以后,晋为贵妃,代掌皇后宝印,先帝去后,成为皇考贵太妃,因为今上的生母早逝,宫中没有太后,朱贵太妃多得今上恭敬。要说独一的遗憾,便是朱贵太妃向来没有过子嗣。
李氏有一个多月未进宫,之前只晓得朱贵太妃身材微恙,朱钦亲目睹到朱贵太妃的机遇就更少了,也是一脸忧心的走到朱贵太妃的另一侧,抱愧的道:“都是弟弟不懂事,让二姐这个时候还为我的事烦心。”
习宿含沙里,晨行罔露间。
李家诸人,李氏的父兄都未纳妾置婢,李氏除了老父,有嫡出四个兄弟,大哥两年前病逝,二哥早逝的时候还没有家室,孙子们没丰年过十二岁的,李家真正已经被处决的只要老父和三哥,尸首被家中老仆收殓,停在寒山寺中。李氏的四弟恰好年十三,刚幸亏被斩之列,不过出事的时候人不在京中,她弟弟得了癔症,京中大夫也束手无策,客岁春季就在管家和奶娘的护送下去了蜀中,向蜀王府的奉祠正求医,现在正被通缉当中。以是李家放逐的人就是李氏的母亲杨氏,大嫂曹氏三嫂乐氏,年老迈嫂的一对后代,三哥三嫂的两儿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