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第1页/共3页]
下人来报,景王郑衍来访。
想到一众皇子之间的纠葛,杨臣有些恍忽,心道:不知不觉,这天下却有些乱相了。
幸亏舒轩一箭惊倒东宫卫率,起到关头感化,这份功绩扼杀不了。
郑穆道:“刘妃手中的是伪诏。”
郑穆微微一笑道:“让你除了练武要多看书,你全没听出来。这个时候倒晓得要用脑了。”杨氏兄弟跟着郑穆,一个学文一个学武,杨瑞听他这么训,只憨憨一笑。郑穆道:“看来你是明白了。”这句话是对杨臣说的。
刘妃做完统统,松了口气,小寺人在殿门外轻声唤“娘娘”。她心知时候未几,回身欲走,这一转头,余光瞥到龙榻上,突然吓得瞪大眼。
下人领着杨臣进院子。郡王府占地不大,比不得京中几家大阀,但是天井精美,怪石嶙峋,溪水潺潺。春日渐深,但凌晨傍晚仍有寒意,郑穆却在亭中饮茶。
郑穆点了点石桌上的木匣,让杨臣带着到书房等候。他却坐在亭中不动。
“师尊,我们还是先躲避一下。”
刘妃走出寝殿,赏过值守的小寺人,带着宫女从原路返回。
舒家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舒阀有从龙之功。忧的是,刘阀将要鼓起。
刘妃摸了摸脸,擦去眼泪,走到龙榻前,她弯下身材,几丝头发直垂到天子的脸上。天子空有肝火却无处宣泄,目光如刀。
郑穆抬了抬手,亭子外侍立的下人取来一个木匣,放在石桌上。
寝殿内药气氤氲不散,刘妃不适地捂住鼻子,又立即放下,本来龙榻下应当有宫人服侍,现在却空无一人。刘妃心知机遇稍纵即逝,趴到床头,轻声哭诉,“陛下,您快醒醒,我们孤儿寡母的,全都依仗您了。”
杨臣杨瑞从速分着花圃,绕到假山以后,眼角瞥到下人已领着人出去。郑衍身后还跟着一个身着金银粉绘花衣裙的女子。虽看不清样貌,杨臣却立即想到是谁。
有些事,总要做最坏筹算。
郑穆道:“不消理睬。”
不知何时,天子已经醒了过来,瞪着一双眼正看着她。
舒仪叫上舒轩正要离宫,回身瞥见郑穆还站在太极殿外,晨光拢在他的身上,脊背挺直,英伟不群。舒仪脚步一顿,望着他有些入迷。
刘妃扫他一眼,点点头,步入殿中。
“想到刘阀就要借机踩到几家的头上,实在是让人恶心至极,食不下咽。”舒陵如此断言。
杨臣道:“明王不与朝中门阀勾搭,礼贤下士,多有汲引豪门后辈,与其他皇子只知争权夺利,任由士族把持朝政截然分歧。士族豪强的后辈出身就能占有高位,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尸位素餐已成常例,门阀是我朝恶疾痼瘴,有识之士内心都清楚,只是怕获咎这些门阀,不敢说出口罢了。德王、景王不过因循旧制,明王才是真正的复兴之主。”
气若游丝,出气已比进气多。
刘妃和他目光撞上,天子的眼里满是仇恨和暴戾。读懂他的眼神后,刘妃俄然不怕了,她从冰冷的地上站起,慢条斯理抚了抚裙褶,这一刻,她俄然明白了一个事理。
东宫之乱方才安定,太极殿内氛围却没有分毫轻松,太医和药侍进收支出,天子却还没有转醒。皇后陪坐一旁已经整整一日,饭也没用上一口,宫人来报,内史侍郎,纳言都在殿外等待。皇后坐着不动,直到宫人再次出声提示,她才缓身站起。
偏殿内,一众后妃也在等候,起先她们还抽泣几声,厥后见无人赏识。天子也一向不醒,众妃嫔美人倒歇停很多。听到皇后见外臣的动静,宁妃还能保持平静,刘妃却有些按耐不住。天子怕是将近不可了,她内心清楚,借着如厕的时候,从殿外招来亲信宫女,对她私语叮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