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冤有头,债有主![第1页/共2页]
安然接管了一礼,赵乾接着下达指令。
呈上来的奏折,净写了些废话套话,要不就是喊喊标语。
被点到名字的两人站了出来,内心莫名有点慌,不晓得等着他们的是甚么差事。
“既然如此,明日一早便清算行装,筹办出发吧。”
“没错,但不知是谁想出来的,真是良方妙策,令臣等望尘莫及啊。”
赵乾面沉如水,想到之前告发燕目前棍骗财帛,逼迫百姓的也是那些人。
前次议事时,这两人一个劝他戍守为上,另一个劝他陪嫁女儿,割让城池,现在恰好交给他们件苦差事。
天子开了金口,百官岂敢怠慢,纷繁表达了观点,言语中倒是极尽朴拙,陛下不似曲意巴结。
一言分歧,没准小命就交代了。
“岂有那么轻易,但不知诸位卿家想出甚么对策没有?”
他们现在的心机,与赵乾在牢里时是一样的,纷繁赞不断口,认定这就是克敌制胜之法。
交代结束,赵乾便让小寺人前去缧绁传旨。
刚承了天大的情面,若一刀杀个干脆,不免过意不去。
“关于和辽国的战事,方略已定,但朕仍需三四个月时候筹办,迁徙百姓,调派兵马!”
哼!觉得天子不记仇吗?
对燕目前的措置题目,至今悬而未决,他也迟迟拿不定主张。
“至于别的,一个字都不要提!”
内阁首辅张白圭眸子转了转,摸索着问道。
如果既往不咎,又有偏袒之嫌,作为天子法律不严,他今后的威望安在?
是他从大牢里出来后,凭着燕目前的话总结出来的对辽战略。
并且,感觉阿谁出运营策之人,必不简朴。
听罢,小寺人仿佛想到了甚么,赶快问道:“陛下,您这是筹算赦免了燕县令?”
有些事是明摆着的,朝中的御史言官并不认得燕目前,为何几次三番上书弹劾,想必幕后必定有人主使。
赵乾却摇了点头:“乱猜,我几时说过?”
叮咛一声,小寺人便忙不迭地跑下去,将纸上内容交给百官相互通报阅览。
这些人,拿着朝廷的俸禄,却像是吃白饭的。
“兵部于侍郎、刘爱卿,朕有重担交给你们!”
“哼,恐怕也不会有别人了。”
赵乾摆了摆手,没有直接命令,而是找出了龙书案上的几封弹劾燕目前的奏章。
“你们都是朕的辅弼良臣,国之栋梁,等构和事件办好,回朝后定有重赏。”
但转念一想,先不问燕目前有没有谋反之心,即便是为了对抗倭寇,私造火器也是有罪的。
话音未落,不待那二人再说甚么,赵乾大手一挥,宣布了退朝。
当他们昂首时,却见天子脸颊红润,眉宇间带着笑意,一扫之前的愁态。
“吾皇万岁万岁千万岁!”
珊珊而来的文武官员强打着精力,向宝座上的赵乾躬身施礼。
“照此实施,我朝必能克服辽国,扬眉吐气。”
闻听此言,那刘、于两位大臣急的快哭出来了。
“陛下,这份方略可谓金玉良言,字字珠玑啊。”
“臣等......领命就是!”
“陛下有何叮咛,臣等在所不辞!”
“都看过了吧,诸位无妨各抒己见,感觉是否可行?”
固然内心一百二十个回绝,但站在朝堂上抗旨,死的只会更快,到时还会连累妻儿长幼!
恰在此时,获得传召的小寺人飞速赶到,开口便问:“陛下您有何叮咛?”
“二位卿家,有何贰言?”
一盏茶的工夫,赵乾便没耐烦看了,接着又让人取来一张纸。
“去传朕口谕,缧绁表里,能够答应燕目前自行出入,但不准阔别都城,钦此!”
百官齐声朗读了句“为陛下解忧,是臣等本分”,便一一从怀中取出了筹办好的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