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震怒[第2页/共2页]
江南的风、江南的雨、那些小桥流水、侬音软语,另有那些少年意气,或笑、或闹、或哭、或愁的光阴,以及那曾立于溪畔读着书让她怦然心动的少年……
皇上莫名其妙地摇了点头,比来很承平啊。连前阵子吵吵嚷嚷地弹劾永平侯府的折子都少了。
皇上就瞧了瞧皇太后,到底没敢动。
固然玉贵妃的到来让众嫔妃多少有点儿绝望,不过,到底这些日子里皇宫里气压都很低,好不轻易有个玩的机遇,还是玩得极高兴的。
特别传闻她病了,就有些坐不住了。
皇太后也不顾皇上、皇后的劝止,亲手摘了一个莲篷剥来吃。
皇上指着开得正盛的花给玉贵妃看,不晓得说了甚么。玉贵妃那张老是有些郁郁的脸终究绽放了笑意。
这是面子上的话,皇太后也就虚应了几句。
皇太后派了人去探,一会儿以后就返来了,寺人说,谢氏族人数百名跪在御门之前的御街之上,齐声喊冤呢!说永平侯府仗着有玉贵妃撑腰,竟然用假尸入棺,蒙骗他们。求圣上、皇太后为他们主持公道。
她年纪轻,当时正染上微恙,母亲不放心带她前去,留在京中没有父母在身边照顾又担忧她受了委曲。
就在世人玩得欢畅时,俄然阴云卷来,不一会儿,就下起了雨来。
皇太后哼着江南小调,她虽生于都城,但有一姑姑远嫁于江南,那姑姑膝下无女,对她像自个后代儿普通。少女时节,父亲外放到偏僻之地,那边瘴气横行,人多有不幸染上疾症灭亡的。
前些天朝廷高低到处疯传的永平侯府进门没多久的东院谢氏不明不白被人行刺之事搞得朝野震惊,大臣们一个折子一个折子地上,御使一个接一个地弹劾,到处都是一片非难之声,皇太后气得卧病不起,叫他看着办。
皇太后有命,各宫妃嫔哪有不上来献殷勤的,并且,也能够在圣上面前露露脸,只要接到了传召的,莫不精装得花枝招展的来了。
皇太后又想起了曾和女伴们一起游湖唱着歌儿作采莲之戏,一时起了雅兴,便命人从速去唤各宫妃嫔另有皇子、公主们来采莲蓬。
到处是欢声笑语,这个“皇奶奶”阿谁“父皇”“母后”地叫着,热烈欢畅极了。
只是,派去藏玉宫里唤人的寺人却返来讲,玉贵妃中暑了,倒是来不了了。
“皇上,比来朝廷产生了甚么大事吗?”
几人在桥上散着散着,突见那芙池里,莲蓬一个个长得肥大,仿佛一个个绿色胖乎乎的小伞,分外敬爱,不觉勾起了昔日夸姣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