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仲夏纪第五[第2页/共3页]
帝喾命咸黑作为《声歌》:《九招》、《六列》、《六英》。有倕作为鼙、鼓、钟、磬、吹苓、管、埙、篪、鼗、椎、锺。帝喾乃令人抃,或鼓鼙,击钟磬、吹苓、展管篪。因令凤鸟、天翟舞之。帝喾大喜,乃以康帝德。
五曰:乐所由来者尚也,必不成废。有节,有侈,有正,有淫矣。贤者以昌,不肖者以亡。
乐之有情,譬之若肌肤形体之有情性也。有情性则必有性养矣。寒、温、劳、逸、饥、饱,此六者非适也。凡养也者,瞻非适而以之适者也。能以久处其适,则发展矣。生也者,其身固静,感而后知,或使之也。遂而不返,制乎嗜欲;制乎嗜欲无穷,则必失其天矣。且夫嗜欲无穷,则必有贪鄙悖乱之心、淫佚奸滑之事矣。故强者劫弱,众者暴寡,勇者凌怯,壮者傲幼,今后生矣。
古乐
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梗阻,不可其原,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
大乐,君臣、父子、长少之所欢乐而说也。欢乐生於平,平生於道。道也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成为状。有知不见之见、不闻之闻、无状之状者,则几於知之矣。道也者,至精也,不成为形,不成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故一也者制令,两也者从听。先圣择两法一,是以知万物之情。故能以一听政者,乐君臣,和远近,说黔黎,合宗亲;能以一治其身者,免於灾,终其寿,全其天;能以一治其国者,奸邪去,贤者至,成大化;能以一治天下者,寒暑适,风雨时,为贤人。故知一则明,明两则狂。
夫乐有适,心亦有适。人之情:欲寿而恶夭,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欲逸而恶劳。四欲得,四恶除,则心适矣。四欲之得也,在於胜理。胜理以治身,则生全以;生全则寿长矣。胜理以治国,则法立;法立则天下服矣。故适心之务在於胜理。
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贩子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以嘉其德。
作者:吕不韦
舜立,仰延,乃拌瞽叟之所为瑟,益之八弦,觉得二十三弦之瑟。帝舜乃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
适音
夫音亦有适:太巨则志荡,以荡听巨则耳不容,不容则横塞,横塞则振;太小则志嫌,以嫌听小则耳不充,不充则不詹,不詹则窕;太清则志危,以危听清则耳溪极,溪极则不鉴,不鉴则竭;太浊则志下,以下听浊则耳不收,不收则不特,不特则怒。故太巨、太小、太清、太浊,皆非适也。
凡乐,六合之和,阴阳之调也。始生人者,天也人,无事焉。天令人有欲,人弗得不求;天令人有恶,人弗得不辟。欲与恶,所受於天也,人不得与焉,不成变,不成易。世之学者,有非乐者矣,安由出哉?
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高傲夏之西,乃之阮隃之阴,取竹於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觉得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锺之宫,合适;黄锺之宫皆能够生之。故曰:黄锺之宫,律吕之本。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卯之日,日在奎,始奏之,命之曰咸池。
大乐
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揜,身欲静无躁,止声色,无或进,薄滋味,无致和,退嗜欲,放心气,百官静,事无刑,以定晏阴之所成。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