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吕氏春秋》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0章 审分览第五(1)[第1页/共3页]

任数

审分

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但是非主道者。故曰作者忧,因者平。惟彼君道,得命之情,故任天下而不强,此之谓全人。

君守

作者:吕不韦

且夫耳目知巧固不敷恃,惟修其数行其理为可。韩昭厘侯视以是祠庙之牲,其豕小,昭厘侯令官更之。官以是豕来也,昭厘侯曰:“是非向者之豕邪?”官无以对。命吏罪之。从者曰:“君王何故知之?”君曰:“吾以其耳也。”申不害闻之,曰:“何故知其聋?以其耳之聪也;何故知其盲?以其目之明也;何故知其狂?以其言之当也。故曰去听无以闻则聪,去视无以见则明,去智无以知则公。去三者不任则治,三者任则乱。”以此言耳目心智之不敷恃也。耳目心智,其以是知识甚阙,其以是闻见甚浅。以浅阙博居天下,安殊俗,治万民,其说固不可。十里之间,而耳不能闻;帷墙以外,而目不能见;三亩之宫,而心不能知。其以东至开梧,南抚多<婴页>,洋装寿靡,北怀儋耳,若之何哉?故君人者,不成不察此言也。治乱安危存亡,其道固无二也。故至智弃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无言无思,静以待时,时至而应,心暇者胜。凡应之理,清净公素,而正始卒。焉此治纪,无唱有和,无先有随。古之王者,其所为少,其所因多。因者,君术也;为者,臣道也。为则扰矣,因则静矣。因冬为寒,因夏为暑,君奚事哉?故曰君道无知有为,而贤於有知有为,则得之矣。

四曰:人之意苟善,虽不知,可觉得长。故李子曰:“非狗不得兔,兔化而狗,则不为兔。”人君而好为人官,有似於此。其臣蔽之,人时禁之;君自蔽,则莫之敢禁。夫自为人官,自蔽之精者也。祓篲日用而不藏於箧,故用则衰,动则暗,作则倦。衰、暗、倦,三者非君道也。

勿躬

有司请事於齐桓公,桓公曰:“以告季父。”有司又请,公曰:“告季父。”如果三。习者曰:“一则季父,二则季父,易哉为君!”桓公曰:“吾未得季父则难,已得季父以后,曷为其不易也?”桓公得管子,事犹大易,又况於得道术乎?

三曰:凡官者,以治为任,以乱为罪。今乱而无责,则乱愈长矣。人主以好暴示能,以好唱自奋,人臣以不辩论位,以服从取容,是君代有司为有司也,是臣得后随以进其业。君臣不定,耳虽闻不成以听,目虽见不成以视,心虽知不成以举,势使之也。凡耳之闻也藉於静,目之见也藉於昭,心之知也藉於理。君臣易操,则上之三官者废矣。亡国之主,其耳非不成以闻也,其目非不成以见也,其心非不成以知也,君臣扰乱,高低不别离,虽闻曷闻?虽见曷见?虽知曷知?驰骋而因耳矣,此愚者之所不至也。不至则不知,不知则不信。无骨者不成令知冰。有土之君,能察此言也,则灾无由至矣。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瞥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成。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成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敷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故知驳诘也,孔子之以是知人难也。

夫一能应万,无方而出之务者,唯有道者能之。鲁鄙人遗宋元王闭,元王号令於国,有巧者皆来解闭。人莫之能解。儿说之弟子请往解之,乃能解其一,不能解其一,且曰:“非可解而我不能解也,固不成解也。”问之鲁鄙人,鄙人曰:“然,固不成解也,我为之而知其不成解也。今不为而知其不成解也,是巧於我。”故如儿说之弟子者,以“不解”解之也。郑大师文整天鼓瑟而兴,再拜其瑟前曰:“我效於子,效於不穷也。”故若大师文者,以其兽者先之,以是中之也。故思虑自心伤也,智差自亡也,奋能自殃,其有处自狂也。故至神清闲倏忽,而不见其容;至圣变习移俗,而莫知其所从;离世别群,而无分歧;君民孤寡,而不成障壅。此则奸邪之情得,而险陂谗慝阿谀巧佞之人无由入。凡奸邪险陂之人,必有因也。何因哉?因主之为。人主好以己为,则守职者舍职而阿主之为矣。阿主之为,有过则主无以责之,则人主日侵,而人臣日得。是宜动者静,宜静者动也。尊之为卑,卑之为尊,今后生矣。此国之以是衰,而敌之以是攻之者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