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论语为政(2)[第3页/共4页]
孔子以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范围,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连络。只要将学与思相连络,才气够使本身成为有品德、有学问的人。这类思惟在明天的教诲活动中有其值得必定的代价。
【注释】
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孔子一贯的主张。在选用人才的题目上还是如此。荐举贤才、选贤用能,这是孔子德治思惟的首要构成部分。宗法轨制下的选官用吏,唯亲是举,非亲非故者即便再有才调,也不会被选用。孔子的这类用人思惟可说在当时是一猛进步。“任人唯贤”的思惟,在明天不失其贵重的代价。
子张问孔子:“此后十世(的礼节轨制)能够预先晓得吗?”孔子答复说:“商朝担当了夏朝的礼节轨制,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能够晓得的;周朝又担当商朝的礼节轨制,所拔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能够晓得的。将来有担当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今后的环境,也是能够预先晓得的。”
④施于有政:施:一作实施讲;一作延及讲。
【译文】
【注释】
【译文】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体例。孔子说:“要多听,有思疑的处所先放在一旁不说,其他有掌控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如许便能够少犯弊端;要多看,有思疑的处所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他有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悔怨。说话少不对,做事少悔怨,官职俸禄就在这里了。”
孔子在这一章中提出君子与小人的辨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搭,不能与大多数人和谐相处;而君子则分歧,他胸怀广漠,与世人调和相处,从不与人相勾搭,这类思惟在明天仍不失其主动意义。
③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原文】
【译文】
②对曰:《论语》中记录对国君及在上位者问话的答复都用“对曰”,以表示尊敬。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如何做的话,你明白了吗?晓得的就是晓得,不晓得就是不晓得,这就是聪明啊!”
【注释】
鲁哀公问:“如何才气使百姓从命呢?”孔子答复说:“把朴重忘我的人汲引发来,把险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从命了;把险恶不正的人汲引发来,把朴重忘我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从命统治了。”
2.19 哀公①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②:“举直错诸枉③,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平。”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虑题目,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成;只胡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迷惑而不能必定。”
【原文】
【译文】
【注释】
②比:音bì,勾搭。
②女:同汝,你。
【原文】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诲学的严峻进献之一,他以为,不竭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能够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体例不但在封建期间有其代价,在明天也有不成否定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常常都是在畴昔所学知识的根本上生长而来的。是以,温故而知新是一个非常可行的学习体例。
③《书》:指《尚书》。
【评析】
⑤孝慈:一说当政者本身孝慈;一说当政者指导老百姓孝慈。此处采取后者。
【原文】
孔子说:“一小我不讲信誉,是底子不成以的。就仿佛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甚么行走呢?”
【注释】
【译文】
本章内容还是在谈如何从政的题目。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但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还是如此。当政者本人该当持重松散、孝敬慈爱,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尽力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