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宰相有谏言[第2页/共2页]
这是天德军使兼九原郡太守郭子仪的上表,向天子建言,愿率部出云中往河北,共同颜杲卿等人的起事,以打击安禄山叛军。
仅仅一夜之间,在长安各级官吏之间,崔安国涉案即将被科罪的动静便风传而起,这一回就连平素与崔安国订交甚好的官员权贵们,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
轺车调头,分开了永嘉坊,身后徒留下一片嘲笑之声。
杨国忠向来不以为本身能够仗着族妹皇贵妃的身份可觉得所欲为,如果他果然冒犯了天子逆鳞,只怕了局不会比开元天宝历代宰相要好。
很久以后,李隆基才以指尖点轻着那封表文问道。
想通这些枢纽今后,杨国忠便急不成耐的命主子套好车马,他要当即进宫面圣。也就恰在此时,崔安国府中的送信使者到了,杨国忠闻言以后不耐烦的命府中执事将手札收下,放在书房当中,等面圣返来以后再翻看。
见到天子公然朝本身预期的方向答复,杨国忠便趁机道:“臣建议,以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统领十六军州,出兵河北道以堪乱事!”
杨国忠的才气与城府固然不如他的前任李林甫多矣,能够够被天子汲引为宰相之首,毕竟不是易与之辈。思来想去,他的目光忽就落在了桌案上的一封表文上。
李隆基点头风俗性的奖饰了一句:“杨卿老成谋国之言!”
如果杨国忠识仍旧执意如此,崔安国悄悄发狠,大不了就弄个鱼死网破,想要搞舍车保帅的门道,也要衡量衡量会不会惹火烧身。
岂料李隆基却反问了一句:“杨卿可舍得?”
杨国忠将郭子仪的表文呈递给李隆基,李隆基眯缝着眼睛看了好半天,才将手中的表文放在案头,浑浊的老眼直视着合法盛年的宰相,口中却一言不发。
“好!不过郭子仪仅仅是九原郡太守,下辖天德军也气力有限,恐怕不是叛将逆胡的敌手!”
急三火四的进入大明宫,大唐天子李隆基此时方才昼寝,鼾声悄悄可闻。内侍寺人张辅臣细声与之见礼,让他稍后在来。但是李隆基大哥觉浅,内里的动静还是将他吵醒了。
仆人恭敬的接过手札回身拜别,崔安国的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