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售价几何?[第3页/共3页]
“那好,你如果感兴趣,就得购置排钩,对不对?”李笠开端循循善诱,进入倾销状况。
实在是不断抖手,连带着身材也抖起来。
虽说铁匠也能做出带倒刺的鱼钩,但鱼梁吏们去定制鱼钩时,都晓得铁匠们的臭神采,对方情愿做鱼钩已经算是好说话了,再要求做倒刺,对方必定抛下一句话:
李笠就这么抖着鱼钩,让秤砣“高低跳动”,鱼梁吏们的眼睛谛视着秤砣,也不断的“高低跳动”。
鱼梁吏王乐拿了两枚鱼钩,就着阳光细心打量,这两枚鱼钩是“中号鱼钩”,李笠宣称其承重才气不低于五斤。
王乐又拿来其别人手上的几枚“中号”鱼钩,比一比,发明都是一模一样。
“我这鱼钩可不得了,用上好铁料做出来的铁钩,还如那宿钢刀普通,用了双淬火,再回火,硬而不脆、韧而不软..你说,这么一枚中号鱼钩,得卖多少钱?”
也就是说,三文钱才气买到两枚和这类中号鱼钩差未几的鱼钩。
但是铸铁(生铁)做的鱼钩很脆,底子没法用,王乐试着掰开一枚”小号”鱼钩,又压归去,发明这鱼钩软硬合适,起码不脆。
“雇人得讲究,要皮厚不怕蚊子叮,要睡觉打鼾如雷,还得嗓门大,胆量大,不怕鬼的那种。”
现在不一样了,李笠现在开了作场,专门做鱼钩,质量好,带倒刺,如果代价合适,大伙直接买来用,省时费事。
其他鱼梁吏有些懵懂,他们常日里找铁匠做鱼钩,铁匠臭着脸凑空做,一天也就做得十几二十枚,一千枚要做多久?
场面有些难堪,却见李笠哈腰在地上摸索,随后拿起断线、本身无缺的鱼钩,向火伴们揭示:“大伙看到了,是麻线断了,不是我的鱼钩断了。”
谙练的铁匠能够做出这类鱼钩,却没法包管每一枚鱼钩都是一模一样,更别说鱼钩做起来费事,很多铁匠甘愿不赚这钱,也要省去费事。
这不是一次,而是隔天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