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均三百袋[第2页/共3页]
“行啊,身子骨挺结实,腰杆子有力量,是干装卸工的料儿。别瞅了,必定是谁家孩子瞒着爹妈想去南边打工,爹妈来站上找来了,如许的事见多了。有的逃票混上车,没走多远就被乘警查出来,就给搁在就近的车站上,当爹妈的还得去接。这都不算啥,客岁是哪个村的来着,二狗子?”
但就是如许的活,也不是谁想干就无能上的。因为这个活是专门给被占了地的村民的,算是对他们的另一种赔偿。以是能到装卸队干活的人,必须得颠末出产队的严格考核保举,街道办的批准,车站试用合格以后才行。陆远实在是运气好钻了空子,不然就算他想干这活也没阿谁能够。农户、农田被占,这最关头的两条,陆远哪条也不占,如何能够有机遇进入装卸队呢。
一列货运火车缓缓驶进站台,停靠在了货运站台的另一侧。哐当一声,车厢侧门顺次翻开。
“每辆半挂标定载重四十吨,现在装了四十五。一袋玉米一百斤,一车多少袋本身算去。”
狗剩子推了二狗子一把,他指了指陆远。现在,陆远底子没听二狗子说啥,他的眼睛一向盯着远处被一道栅栏隔开的搭客站台。空旷的站台上有几个打动手电的人影在晃,固然离得很远,但陆远晓得,本身的父母必定就在那几小我内里。
“发小儿,我们哥仨是。你到前栗园村探听探听,提起二狗子、狗剩子和狗蛋儿,那个不知,哪个不晓。”
装卸费都是车站通过办事处和装卸队结算,车站只卖力装卸队的平常办理和批示调剂。为包管火车定时准点,装卸队必须二十四小时待命。因为不是正式职工,报酬差劲得很,幸亏赢利多。只要不懒,像二狗子和狗剩子如许的,每个月都能赚个四五百块,赶上活多时候紧的时候还能多挣些。张青山是队长,虽说也得卖力干活,但比二狗子他们赚很多,每个月得有个六七百,好的时候能挣到一千出点头儿。别看不起这帮装卸工,在那年代,他们是妥妥地高支出阶层。
三人一组,一组包一辆车,陆远和王德友(二狗子)、赵福堂(狗剩子)包了一辆位于车队中间部位的东风半挂车。
“青山哥,你是站上的职工?”陆远问。
二狗子戳了戳车上的麻袋包,随后问站台调剂员:“满是玉米,这一车有多少啊?”
“二狗哥、狗剩哥,给你俩添费事了。”
张青山的话把陆远惊到了。主如果每个月三四百和六七百这两个模棱两可的数据,让陆远感到震惊。在绝大多数人每月人为都是大几十块钱的年代里,一小我每月能挣三四百,那得是多么令人眼馋的事啊,就更别说每月能挣六七百了。难怪会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地奔向南边,奔向多数会。
“那咋不能,你顶的是三驴子的缺,明天我就找岳主任把三驴子的名字换成你的。我说句话你可别不爱听,你表哥三驴子又懒又滑,用饭一个顶俩,干活连半个都顶不上,哪个组都不爱要他。大师伙都是靠卖力量用饭的,他偷奸耍滑别人就很多干,如果迟误了正点发车,别人就得跟着他一起被站上扣钱。不过我看你身子骨健壮,又是个实诚人,应当不会跟三驴子一样。白水啊,你到装卸队,家里大人舍得?”
张青山和装卸队的其别人并不是铁路职工,而是车站通过云水县城关镇站前街道办事处,从周边几个被铁路占了地的村落里雇来的临时工,全称外委装卸队。
“瞅啥呢?”
固然支出高,可也没多少人情愿干,脏累不说还伤害。说白了,外委装卸队的人,都是拿身子骨换钱花。想想看,长年累月处置超高强度的重体力劳动,那身子骨能好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