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页/共4页]
摄政,恭亲王算是合适的人选。但是说到摄政,多尔衮的例子摆在那边,殷鉴不远,当时若不是孝庄太后曲意周旋,乃至传出“太后下嫁”的秘闻。是以没有人再敢做如许的建议。就算恭亲王本人想这么做,也没人敢发起。
到肃顺的行馆后,醇王下了肩舆,将手一摆,他的步队哗地一声散开,便有二三百背着俄罗斯步枪的兵便绕向后门去了。
那天深夜,醇郡王调集王府保护和蒙古马队,由醇王宣谕去拿反叛的反贼肃顺。
载垣和端华几个,楞在当场。肃顺和杜翰昨夜在密云就缚,他们还不晓得。而缺了作为主心骨和谋胆的这两小我,以载垣的无能和端华的草包,对恭王的扬长而去,面面相觑。
“四哥,”恭王看着端华,面带喜色,大声道:“你说的这端方,你本身去跟太后说吧。”
肃顺乌青着脸,对醇王身后的神机营大声说道:“大行天子骸骨未寒,恭王和醇王矫诏反叛,你们跟着他,不怕被诛九族嚒?”
“我奉特旨,带这几位出来见见太后。”恭王指了指身后的几小我,皮笑肉不笑地说。
醇王内心大急:如许下去,要好事!他当即命令:“洋枪队,给我上!”
侍卫工头见醇王盛气凌人,直呼肃顺的名字,便晓得坏了。他跟别的三名侍卫,都是正黄旗的侍卫,目睹得肃顺要倒大霉,正要出来禀报,行馆的大门俄然敞开,杜翰背动手走出来了。他正在肃顺的行馆内,等着御驾的动静,现在见了内里这等步地,先是一愣,看了看,晓得醇王是正主,皱着眉头道:“七爷,你想干甚么?”
“曾国藩和左宗棠那些湘军将领如何办?他们都是肃顺汲引的!”恭亲王最后对慈禧说:“他们的兵权……?”
“未经顾命大臣之手,哪来的圣旨!”载垣感受不对劲,硬邦邦地回了一句。
恭亲王嘲笑道:“端华,这里是都城,你当还在热河?”将手悄悄一摆,说声:“拿吧。”
“是!”醇王身后的王府保护承诺一声,拔刀向前。
剩下的五小我内里,两位太后和恭亲王,独恶杜翰。他替肃顺他们出了很多坏主张,包含义图劫驾。可见杜翰罪过的程度,实在不下于载垣和端华,照理,也该难逃一死。但是他是杜受田的儿子。咸丰天子能得大位,端赖教员杜受田的帮手,是以不管如何,不成以把杜受田的儿子一刀杀了。
为了不轰动无关的人,醇的步队都是步行,他本身坐了一顶大轿,向北大街行去。数十盏灯笼点起,显得雄浑庄严,城里巡夜的兵卒,都只是跪地存候,无人敢多问一句王爷们要去那里。
顾命大臣下狱的下狱,待罪的待罪,军机处只剩下文祥一个军机大臣,几近变成空转,如许的状况,亟待窜改。倒不但仅是补人的题目——补人老是轻易的,关头是要将朝廷的政制先肯定下来。
“是又如何样?”醇王嘲笑道,“识相的话,快束手就擒。”
这算是在摄政和垂帘之间,一种折中的体例,也是在两宫太后和恭亲王之间的一种均衡。临时来看,两方对如许的体制,都表示对劲。有了如许一个主旨,剩下的事情就是调集王公大臣、六部九卿、翰詹科道,集议垂帘的章程。
不到一炷香的时候,恭王连同文祥等几位重臣,已经出了养心殿,往军机处来了,手里还捧着圣旨!
一番战役以后,醇王的神机营大胜,醇王嘲笑,展开了手中的谕旨,宣布了慈禧的谕旨。杜翰已经低头沮丧的跪在地上,身材结实的肃顺却仍挣扎着不肯跪。醇王府的保护工头拔出佩刀,说一声:“肃中堂,获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