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龙甲神诀》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宋蕃大战[第1页/共5页]

两边骑兵马速极快,敏捷靠近,很快过了箭矢覆盖范围。大宋百骑举起手中长刀,吐蕃百骑豹皮军则挥动侧重刀。两边如同两个大铁锤般,狠狠砸在了一起。兵器订交之下,鲜血四溅。

银袍大将所率大宋百骑见状也是毫不逞强,疾走之间个个开弓放箭。一时之间,满天箭矢横飞。两边马队放箭以后,或是举刀拨打,或是闪身遁藏,却仍不时有人中箭落马。

那银袍大将在乱军当中左冲右突,从百骑豹皮军中杀出一条血路,单人独骑向阵眼处的蕃僧冲去。

这支铁骑乘着大宋千骑混乱之际,敏捷掩杀上来。若换成平常军队,恐怕在此混乱之际被吐蕃精锐铁骑一冲,立即就会全军淹没,但这支大宋千骑倒是临危稳定,或在顿时,或在马下各自为战,奋勇抵挡前来攻杀的吐蕃精锐铁骑。

彼时的吐蕃可真恰是彼苍当中心,大地当中间,河道之泉源,山高土洁,地区宽广,人知为善,心生英勇,民风纯良……当时的吐蕃但是真正强大的王国啊,兵强马壮到足以和大唐分庭抗礼。”

此时已距吐蕃大阵阵眼的蕃僧不远,阳云汉见那蕃僧作势欲骑马遁藏,心中焦急,暗自运足内力,将左手夺过的那支长矛向那蕃僧脱手掷去。

凌孤帆大声说道:“四弟,师妹,我观此吐蕃大阵,那蕃僧地点位置恰是大阵的阵眼,他正在摇旗批示吐蕃军队调剂,我们若能击杀此人,吐蕃大阵必乱。”

本来那银袍大将再次开弓放箭,不偏不倚,刚好取了那蕃僧性命。这一下吐蕃军阵眼被破,落空了批示,顿时大乱。

司徒掌门指着舆图渐渐说道:“我们先说吐蕃诸部。想当年我大唐乱世之时,吐蕃也甚是强大。这吐蕃大略可分为卫藏四茹、三围、多康几处。卫藏四茹乃吐蕃发源之地。‘伍茹’和‘约茹’合称为‘卫’,‘叶茹’和‘茹拉’合称为‘藏’。

只见阳云汉手舞宝刀,狠狠砍向抢先的两名皋比蕃将。他手中“绕指柔”宝刀迅疾非常,那两名皋比蕃将长矛还未抬起,宝刀已经从他们咽喉掠过,两具尸身一齐跌落马下。

大宋千骑奔驰冲锋之间,俄然有一都百骑离开大队人马,在一名银袍大将带领下,折向杀往阵中那蕃僧地点位置。余下九都九百骑则持续前冲,刹时和吐蕃中军方才迎出的马队绞杀在一起。

彼时的漠北、天山以北是强大的回鹘汗国,回鹘的西北是黠戛斯,黠戛斯西南是葛逻禄,葛逻禄南是吐蕃,葛逻禄西南是入居中亚的大食。

此时只听宋军大阵中,战鼓擂动,一支马队劲旅如离弦之箭般从宋军大阵冲了出来,迅猛冲向敌阵。这支劲旅共有十都,每都一百骑,统共只要一千骑。但就是这一千骑疾走起来,倒是整齐齐截,山摇地动,以一往无前气吞江山般气势冲向吐蕃大阵。

说到这里,司徒玄印用手指了指舆图上的党项诸部:“他们本是魏拓跋氏后,因唐末勤王有功,被大唐赐姓为李,并封夏、银、绥、宥、静五州之地。我大宋初建之时,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即归附大宋,并助兵对北汉作战。

劈面剩下的三位皋比蕃将却被吓的魂飞魄散,赶快兜转马头,往吐蕃大阵中逃去。只听阳云汉一声暴喝:“那里逃。”手中“绕指柔”宝刀脱手飞出,正中三位皋比蕃将最后那人的后心。这皋比蕃将胯下之马却不晓得仆人已经惨死,仍持续向前奔驰。

三人驻马向山下看去,只见远处山谷当中,两支军队遥遥相对。此中一支军队身着宋戎服束,约莫只要六千之众。别的一支盔明甲亮,却有三万之数,黑压压的一大片,看那旗号竟是吐蕃军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