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第1页/共5页]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东侧,为明清皇室祭奠先人的家庙,始建于明初。清沿明制,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修,后又多次补葺。奉先殿修建面积15.00㎡。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檐下彩绘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凡遇朔望、万寿圣节、除夕及国度大庆等,大祭于前殿;遇列圣列后圣诞、忌辰及元宵、腐败、中元、霜降、岁除等日,于后殿上香施礼;凡上徽号、册立、册封、御经筵、耕耤、谒陵、巡狩、回銮及诸庆典,均祗告于后殿。
弘义阁弘义阁高.8米,属前三殿区。黄琉璃瓦,庑殿顶,面阔9间,进深间,高低二层,四周出廊。弘义阁侍立于太和殿西南侧。初建于明永乐年,名为武楼,明嘉靖朝改称武成阁,清初改成今名,意为弘扬大义。清朝的弘义阁耐久用于收储宫廷利用的金银器具等。现辟为“皇朝礼乐展”展厅。
文渊阁是文华殿后的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仿浙江藏书名楼“天一阁”制作。阁分高低两层,玄色琉璃瓦覆顶,绿色琉璃瓦剪边,色彩深沉高雅,又寓含五行中玄色主水,以水克火的企图。阁内藏《四库全书》与《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清朝乾隆朝今后,除了天子来这里读书外,也答应臣工和学士们来此查阅图书。
司礼监(权柄首要有三项,一是批答奏章,传宣谕旨,这是司礼监最首要的权柄;二是总管有关寺人事件,司礼监不但在各寺人机构中处于“第一署”的职位,并且实际上也居于总管、统领其他寺人机构的职位;三是兼顾其他首要官职,当时寺人体系的其他一些首要官职,如东厂提督、南京守备等,或专由司礼兼领,或为司礼外差,这也是司礼监权柄的一个首要方面)
直殿监(掌管各殿及廊庑洒扫之事)
十二监为寺人衙门。究竟上只要在这些衙门事情的寺人才是寺人。以司礼监最为首要,监内的提督寺人主管宫内统统寺人礼节刑名。而秉笔寺人在寺人极度擅权时竟代替天子批公文。别的还设有四个司(惜薪、钟鼓、宝钞、混堂),八个局(兵仗、银作、浣衣、巾帽、针工、内织染、酒醋面,司苑),合为内官廿四衙门。宫女也有六个局(尚宫、尚仪、尚食、尚寝、尚功等),每个局下设四个司。
体仁阁体仁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内东侧,面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0年),明初称文楼,嘉靖时改称文昭阁,清初改称体仁阁。体仁阁高5米,坐落于崇基之上,高低两层,黄色琉璃瓦庑殿顶。基层面阔9间,进深间。康熙年间,曾诏表里大臣保举博学之士在体仁阁试诗比赋,清朝各朝御容也曾保藏于此。乾隆年间重修后,此处作为清朝外务府缎库,内设收贮缎绣木架14座。
交泰殿为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约为明嘉靖年间建。交泰殿平面为方形,深、广各间。明间设宝座,上悬康熙帝御书“有为”匾,宝座后有板屏一面,上书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道贺礼的处所。清朝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每年正月,由钦天监挑选谷旦吉时,设案开封陈宝,天子来此拈香施礼。清世祖所立“内宫不准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天子大婚时,皇后的册、宝安设殿内摆布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器具。
乾清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修,现有修建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修建面积1400平方米,自台面至正脊高0余米,檐角置脊9个。殿前宽广的月台上,摆布别离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乾清宫修建范围为内廷之首,明朝共有14位天子曾在此居住。明朝乾清宫也曾作为天子守丧之处。清顺治、康熙也在此居住。雍正今后,密建皇储的建储匣存放乾清宫“正大光亮”匾后。康熙、乾隆两朝这里也曾停止过千叟宴。现为宫廷糊口原状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