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琉璃世琉璃塔》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91章 继统定国纲[第1页/共4页]

李芳远浅笑着俯视群臣,朗声说道:“免礼!”心中却有些恍忽。

朱棣大恸,斩马刀似有千斤重再也挥不动。“活捉燕王!”呼声步步逼近,南军镇静的面孔狰狞着逼上来。朱棣苦笑一声,横过大刀,活捉?宁肯战死!

****************

因为,那是一个仁义无双的泱泱大国,那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礼节之邦。

朱棣托着塔的大手,不由微微颤抖。

李芳远的眼中,俄然一阵阵恍惚。

朱棣循名誉去,小雪上驮着一人,不,是一具尸身,四肢垂落明显已经没了生命迹象。铠甲战袍具被鲜血染透,面上手上身上遍及伤痕,血块片片固结;一根长箭自咽喉横穿而过。细心再看,中等身型鬓发斑白,是张玉!

道衍问道:“王爷为何本日没有托塔?”

远处的火堆垂垂燃烧,朱能带着军士拾取张玉的遗骨。朱棣了望着,心潮澎湃。必然,必然要让你们功业扬于竹帛,隽誉载入史册!

道衍这个话,是点醒朱棣。不能让张玉白死。倘若朱棣赢了这场战役,史册记录定然张玉是靖难功臣,反之,只怕就是乱臣贼子了。

倘若在一年前听到这个话,朱棣定然斥为荒唐。但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见到琉璃塔的奇异,朱棣实在不能不信。

朱棣望着熊熊烈火,半晌不作声。围拢的将士也都悄悄看着,想起张玉平日形状,很多兵士热泪滚落。

朱棣如何不明白这些事理?望了望火堆,低头看看张玉,终究一横心,悄悄放入了火中。火苗嗖地窜起,朱棣的袍角燃着,朱权仓猝三下两下帮兄长拍熄。

彼时火化也算是常事,总比带不归去强。朱棣略微踌躇便点了点头。朱能带着军士敏捷搜索树枝,不一会儿点着了老迈一个火堆。

北风凛冽,万人谛视中,李芳远身着大红蟒袍,腰系朱金腰带,徐行进了大殿。李芳果等在正上方的王位上,含笑让过。百官齐刷刷地膜拜高呼:“主上殿下!”

世人看朱棣呆立火边,面面相觑,宁王朱权走上前去:“四哥,人死不能复活,节哀吧!南军很快就要追上来,这么多兄弟都等着。”

朱棣点头道:“不错,如果没有张玉,北平九门拿不下,真定败不了耿炳文,永平退不了吴高,郑村坝和白沟河也赢不了李景隆。”

李芳果上了奏章去天朝:“臣患风疾,难任庶事。有弟芳远,志性端方资质纯谨,堪托后事,效力东陲。谨于建文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委令权署国事,伏候明降”。

唯有她,为了朝鲜,将永在他乡,永不能再见。

掌中的琉璃塔仿佛听懂了朱棣的话,七彩光芒透出塔身,微微照亮了朱棣的大手。

道衍缓缓说道:“张将军才备智勇,百战当前。斩将搴旗,所向披靡,实在是王爷的良辅。”

李芳果一向身材不大好,自洪武三十一年玄月继位以来,繁忙繁忙,身材每况愈下,便想着要让出王位歇息。李芳果思来想去,儿子们都小,即便做了国王,国事必定还是本身的事。而大明靖难之役的动静此时已经传到朝鲜,倘若传位儿子,朝鲜不免和天朝一样,幼主和几位叔叔之间很难说会如何样。

朱棣抬开端:“好!”

朱棣亲带了马队,自左边突袭南军。盛庸所布的套阵却甚是短长,箭飞如雨也罢了,更有火弹不竭飞落。本来燕军尚在摸索阶段的三眼神铳,应天府的中军都督府已经改进胜利并多量量出产,此次送了很多至军中,更有一种火龙枪,能力比三眼神铳更大。盛庸大喜之下立即装备在阵前。马队最怕火器,马匹顿时吃惊逃窜,燕军的队型立散。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