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继统定国纲[第1页/共4页]
朱棣大恸,斩马刀似有千斤重再也挥不动。“活捉燕王!”呼声步步逼近,南军镇静的面孔狰狞着逼上来。朱棣苦笑一声,横过大刀,活捉?宁肯战死!
唯有她,为了朝鲜,将永在他乡,永不能再见。
朱棣仓猝回身,却已经被围得左三层右三层,前冲右突,更多的人涌上来。不过南军被建文帝“不得弑叔”的圣旨所限,只是高呼“活捉燕王!”,无人敢向朱棣身上射箭或投弹,都是打向青骢马。
朱棣一怔,很久道:“换了我,我也一样。”
李芳远的眼中,俄然一阵阵恍惚。
世人怔了怔,望着燕王。
俄然青骢马一个趔趄,一人一马低头瞥见无数的长钩,在血淖中冷冷发着寒光。朱棣心中冰冷,青骢马长声嘶鸣,前蹄倒地。朱棣大刀一撑,整小我飞身跃起,顺势踹下一个南军马队跳上马背。青骢马连身哀嘶,仿佛在催仆人快走,大眼睛中却满是眷恋和眼泪。
宁王朱权点头:“南军势大,你回不去的,能把四哥带出来已经是古迹了。”
这时朱高煦一团白影滚到,大呼:“父王!不好了!”
李芳远浅笑着俯视群臣,朗声说道:“免礼!”心中却有些恍忽。
燕军退走以后,盛庸驻扎德州,安然戍守定州,徐凯屯于沧州,三州互为犄角。十月,燕军突袭沧州,破擒徐凯,进逼济宁。十仲春,盛庸率雄师在东昌(今山东聊城)拦击,背城布阵。
朱棣听着震耳欲聋的“活捉燕王!”呼声,愤激至极,斩马刀连连挥动,或人头或臂膀乃至半个身材不竭地飞起,浓稠的血浆在半空似血雨注落,人和马都已被淋透,马蹄踏着的空中也被鲜血渗入,如泥塘一样柔嫩。
朱棣循名誉去,小雪上驮着一人,不,是一具尸身,四肢垂落明显已经没了生命迹象。铠甲战袍具被鲜血染透,面上手上身上遍及伤痕,血块片片固结;一根长箭自咽喉横穿而过。细心再看,中等身型鬓发斑白,是张玉!
朱高煦含泪叫道:“张将军一起好走!”
李芳远厥后仿照中国,建立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轨制,又订正《璇源录》等册本,主动学习中原文明,将朝鲜建成了中国的微缩版。直至本日,朝鲜半岛对中国文明的传承,也还是到处可见。
朱棣被说中苦衷,不由得惊奇不定,呆呆看着道衍。
朱棣不晓得本身杀了多少人,南军重堆叠叠地压上来,嘶喊着嚎叫着,无数的长枪戳向青骢马,各种大刀砍向马身马蹄。朱棣挥动着大刀摆布连扫,更多的人头手臂飞溅,青骢马却终究被连连砍中,一道道伤口红肉翻出。
朱棣不语,凝睇着琉璃塔。自白沟河大战,塔身益加近似透明,由里至外模糊透着七彩光芒。
道衍这个话,是点醒朱棣。不能让张玉白死。倘若朱棣赢了这场战役,史册记录定然张玉是靖难功臣,反之,只怕就是乱臣贼子了。
朱棣望着熊熊烈火,半晌不作声。围拢的将士也都悄悄看着,想起张玉平日形状,很多兵士热泪滚落。
道衍含笑问道:“老衲可否看一眼王爷的琉璃塔?”
朱棣霍地站起,两步跨到马前,扶下张玉。张玉双目尤睁,满面喜色,似是不甘心如此出师未捷身先死。朱棣呆呆凝睇着,半晌伸出大手,悄悄合拢了张玉的视线,喃喃隧道:“张玉不是在后军督战?”
世人看朱棣呆立火边,面面相觑,宁王朱权走上前去:“四哥,人死不能复活,节哀吧!南军很快就要追上来,这么多兄弟都等着。”
道衍谛视宝塔,接着说道:“即便尽力以赴,最后一难是天劫,极不易度过。常常功亏一篑,损折在最后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