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轻信成祸殃[第2页/共4页]
朱允炆皱了皱眉:“齐卿接着说。燕军攻不下真定,又将如何?”
黄子澄接着说道:“陛下记得前次缉捕周王?开封的周王府当时有六七千保护兵呐,曹国公只带了一千多人去,兵不血刃就将周王拿下了。有胆有识有战略啊!”
黄子澄说道:“陛下!臣如前建议,用曹国公。臣见过他舞枪,也与他谈过兵法,李大人得岐阳王真传,确然无疑”。
朱允炆凝神思考半晌,便叮咛黄子澄道:“好,马上拟旨。诏辽王回京,所属保护兵等全权交江阴侯吴高和都批示杨文。诏宁王回京,削朵颜三卫及别的宁王所属保护,交大宁都批示使”却不记得姓名,望了望齐泰。齐泰道:“朱鉴”,朱允炆点点头,黄子澄挥笔写就。
朱棣忙把琉璃塔揣回怀中,道衍眼快已经瞥见,却并不说破,笑着大声道:“恭喜王爷!”
八月十五日燕军中秋夜袭雄县,前锋杨松及九千部将全军淹没。
黄子澄赞道:“不错!瞿能父子帮着曹国公,定然一举功成!”
朱允炆又点了点头:“准!”黄子澄仓猝拟就圣旨。
马三宝在旁插口道:“禀王爷!朝廷封李景隆为征虏大将军,帅直隶四十万雄师,前日已经到达真定,换走了长兴侯。李景隆清算了耿将军的旧部人马,号称五十万雄师,誓师北伐”。
齐泰窘住,无从辩白。
朱棣叹口气:“太祖创业艰巨,几十年才攒下这份家底,却被这邦小人如此糟蹋。李景隆无勇无谋,又刚愎自用骄贵忌刻,如何可拜托这五十万中坚?”说着踱至窗前,眺望星空:“本王即便胜了,我大明也必然元气大伤,皇考地府之下,不知会如何怪我!”
朱高煦在旁忍不住:“父王!这可不能怪我们!是朝廷那帮奸臣好人!另有小天子也够昏的!”
朱棣轻声道:“英妹!交给你了。只宜死守,不能出战”。
“朝廷公然换人了,王爷猜猜谁是新的征虏大将军?”
朱棣沉吟:“永平不能有失!大宁也必必要夺。”
朱允炆不由得皱眉。五十万雄师!这但是倾国之兵,没想到对于燕王,要用到这么多!而这个身家性命,又该拜托给谁呢?
朱棣心中有些刺痛,她或许正在安抚小天子?但是看着琉璃塔,心中又有些瞻仰,她把宝塔千里迢迢送给本身,难道说了然统统?前路究竟会如何,谁晓得呢。
朱高炽面上难色一闪而过,慨然应道:“孩儿极力而为!”
朱棣不解:“何事?”
朱棣走到徐英面前,伸手握住了老婆的双手。徐英红了脸,却并不摆脱。
燕王起兵,一是为了徐秀,却更是为了这身傲骨,不肯意向朝廷指手画脚的文吏屈节。徐英是中山王徐达的长女,傲气不亚于丈夫,对燕王这个宁死不平的做法,从心底同意。徐英不能设想,燕王卑躬屈膝地向齐泰黄子澄之流去解释,去哀告;即便苟全,又何异于死?
朱棣摇了点头:“猜不出。谁?”
长兴侯耿炳文已是败军之将,何况本来就是个擅守不擅攻的将军。朝中武将,竟然无人可用。朱允炆此时,不由得有些抱怨祖父,如何把大将都杀掉了呢?
-----------------------------------
朱允炆点了点头:“好。借静室一用。”
徐英点头:“大哥!你放心!”
朱棣一怔转头:“辽东军?”
齐泰听他仍然念念不忘之前派将一事,只好圆场道:“陛下!曹国公是岐阳王宗子,得了真传应是有的。黄大人说的有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