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琉璃世琉璃塔》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37章 佛光天禧照[第1页/共4页]

“倒是真的,弘远师父常来拜见圣上,也没求甚么。”王直帮着弘远。

天禧寺即前文先容过的江南塔寺之首,始于东吴建初寺的江南第一寺,位于都城西南角的长干里。自皇宫沿御道往南,由聚宝门出都城,过秦淮河上的长干桥,至雨花路便是。

朱允炆是第一次看到七宝阿育王塔,不由凝神细看:鎏金七宝阿育王塔约莫三尺多高,一尺多宽,外层银鎏金上面是木胎。塔刹共有五重相轮,顶部为一颗球形宝珠,四篇山花蕉叶别离位于须弥座顶部的四角。

自东吴孙权建寺已经千年,这座古寺几经荣枯,古刹楼台都颇陈腐。庙门外的一溜长长的石阶千年来被善男信女的萍踪踏磨得油滑发亮,仿佛提示着人们它长远的汗青。朱元璋站在庙门前,了望着远处模糊可见的滚滚长江,不由感慨一声:“千古兴亡多少事?生子当如孙仲谋! ”

慧忍浑不在乎,含笑领世人穿过庙门和天王殿,又上了几行台阶,进了大殿。

王直道:“圣上是为殿下好,他会明白的。”

朱允炆听着也忍不住问道:“佛舍利有甚么灵验吗?”

朱元璋想到两小我一个高大,一个矮小,倒似传说中的巨人国和矮人国出来的,不由好笑:“脾气百般,也是有的。弘远和朕自幼了解,又自分歧”。

慧忍浅笑道:“多谢圣上体贴!佛像本是外相,不拘泥也好。”竟是推让不要。

这天是冬至,朱元璋带着朱允炆和几个后代来到天禧寺进香祈福。

塔座四周雕镂着佛经殿故,朱允炆自幼熟读佛经,识得是“捐躯饲虎”“割肉贸鸽”“大光亮王施首”“须大拿王变相”四个故事。想到佛祖的这些善行,朱允炆不由感慨。(各位看到第一个词能够有点熟谙,不错,莲花在山上回绝李芳远的时候,就是用的这个典)

朱元璋点点头。王直叹口气:“都是高僧大德,弘远师父和慧忍师父脾气差可多,比两人个头还差的多。”

世人都笑起来,朱元璋也掌不住笑了:“你这张嘴。。”

朱允炆猎奇问道:“玄奘法师的舍利如何会到了江南?不是应当在陕地的兴教寺吗?吾听闻唐肃宗亲题兴教寺舍利塔的兴教二字呐。”

慧忍道:“殿下有所不知。厥后唐末时天下大乱,兴教寺的僧众冒险将法师的灵骨护携至终南山紫阁寺内。可惜战祸几次,法师灵骨在山中也不能保全。赵宋瑞拱元年,弊寺方丈法政朝钟南山,于废寺危塔中发明了法师的这块顶骨舍利。方丈亲身背负千里,归于我寺供奉。”

慧忍道:“关于佛舍利的灵验事迹,古来即有传播且屡有所见。《高僧传》就记录吴主孙权召康僧,令力士以砧击舍利,砧俱陷而舍利无损。殿下熟读经籍,当知《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说到舍利子有云,‘统统灵祇常当保护,寿命耽误见百秋已。命终决定上升都史多天宫闻法爱乐。更随志愿亦得往生十方净土。’舍利的奇异真不成言喻的”。

朱元璋平生杀伐决断绝不游移,这时却有些踌躇:“今儿个在天禧寺,听慧忍说到了佛舍利的神通。”看了看王直:“不知真假。”

朱元璋道:“那是佛祖的真身舍利,并且是独一的一块头骨舍利。非同小可,没那么简朴。”

王直一听已经明白其意,浅笑着道:“宁肯托其有吧?归正起码不会有坏处。”

朱允炆传闻到父亲,不由得心伤,眼圈顿时红了。朱元璋也有些伤感,沉默不语。宁国公主倒是个急性子,见几人说着旧事行动迟缓,有些焦急,和驸马梅殷叽叽咕咕地不知是否抱怨。朱元璋似成心似偶然地瞥了一眼,宁国公主从速住了口,温馨下来。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