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豆油工坊开业了[第2页/共2页]
伴计们也拿了本身贴身衣物,连续搬进宿舍。
一整日下来,竟然只要寥寥几个商贩试着带了几罐豆油分开。
就算是她糊口的期间,每个村庄通水泥路那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的事情,还是不计本钱得失,本着为民办事的信心做到的。
这价真是顶破了天,贵得古怪。
现在豆腐坊的买卖,大多还是台州辖内的行脚商照顾,外埠商贩,也只要顺道才带豆腐皮出去。
苏溱看着烧窑徒弟沉重的背影,心中冷静松了一口气。
不过这些就跟苏溱没有干系了,她眼下要做的是尽快将豆油工坊开起来。
这一次,豆腐坊里又出了个新奇东西,豆油!
长途运输豆油,用瓦罐轻易碎裂,最好还是用木桶竹筒。
迟疑了好一会儿才壮着胆量拍门。
看着两姐妹喧华,赵暮清秀的眉头覆盖着一层烦愁,她望着帐本上用阿拉伯数字记录的出入,面上也愁苦了几分,“这五万斤粮食,能赚返来吗?”
“母亲,47是多少啊!我健忘了!”苏溱在地上胡乱玩弄树枝的行动一顿,傅姜稚嫩的声音将她拉回实际。
而后他们又见到员工宿舍与食堂,看着那平整四方的屋子,比他们农家土房不知都雅多少倍,地上也铺了水泥,看那平整的模样,不晓得的还觉得是将整块石头打磨出来的。
接下来,工坊中日日传来咚咚咚的声响,男人使力的号令声另有煸炒豆子的香气。
常有隔壁村人路过水泥墙,老远就能闻到喷香豆油味道。
终究,工坊开业了,苏溱没有特地告诉本地乡绅,只是请县令下来转了一遭,同他讲了以后的打算,解释了水泥和榨油机的道理等等,第二日,豆腐坊中便新上了一罐罐装在竹筒中的豆油,一筒半斤,十斤小米或二十斤豆子可换一罐。
“无妨,她还小,还不记事。”眼看着傅姜憋着嘴要哭,苏溱淡淡出声。
这是多么的大功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