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流放后,我靠农学知识带娃基建》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第66章 豆油工坊开业了[第2页/共2页]

就如烧窑徒弟想的,仙岩周边就他一名烧窑徒弟,他烧石灰石已经轻车熟路,是现成的技术人,将来修工厂到县城的水泥路,摆布是避不开他的,倒不如一开端就把烧窑徒弟的心拢住。

而后苏溱又加购了四台榨油机,需得一月内做成,如果偶然候,还请他们做一些能密封性好的木桶竹筒,不可的话散出去,让会简朴木工的人做也成,只是赵木工父子得先做一个样品,让他们遵循大小和款式做,她会用银钱将木桶竹筒收回来。

豆腐坊如此买卖稳定,有了一批稳定客源。

就算是她糊口的期间,每个村庄通水泥路那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的事情,还是不计本钱得失,本着为民办事的信心做到的。

得知这是苏溱捣鼓出来的坚固如石的围墙,赵木工父子都别致不已,围着墙转了一圈,不断用手推墙,不住地说真是奇思妙想。

比豆腐皮贵上很多,竹筒只要手掌大小,分量该当未几。

接下来,工坊中日日传来咚咚咚的声响,男人使力的号令声另有煸炒豆子的香气。

何况,苏溱内心头是有些设法的,只要豆油厂能赚到大笔银钱,那以豆油厂的名义捐款建一条去往台州府衙的水泥路不成题目。

干脆就教了赵暮陈仪和孩子们学习阿拉伯数字,另有最简朴的九九乘法表。

毕竟这东西代价摆在那边,不看看市场远景,谁也不敢冒然进货,万一砸在手里,但是要心疼死的。

水泥路在这个期间天然也有市场,普通都是处所府衙跟乡绅一同捐建,或许也会有敷裕些的村落出钱修建。

亲手参与扶植工厂的伴计倒不感觉水泥做成的屋子围墙有多希奇,但外人乍一看,确切感到挺震惊的。

倒是有些行脚商认出这东西是之前在豆腐坊门口卖豆渣饼所用的东西,晓得这豆油是用来煮菜的,只是这平凡人家还是用不起,如果进货,须得卖给家道殷实的人家,没有门路不好买卖。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