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书事亦财事[第1页/共2页]
林河林源相互看了一眼,都说道:“这是大好的事情。”这些书一经捐出来,或许能有几个能够考中进士榜眼的学子从中受益,于他们的宦途也是无益的。因而几人筹议起来。先说捐给姑苏书院,会商了半天,又感觉不当。姑苏书院近年已经少有考落第子童生的了,内里的塾师多数老朽昏庸,只怕把这些书送去也是无用。要说放在自家的家学里,未免又有些不能物尽其用的可惜。中间的三婶婶听了半晌,不由笑着插话道:“你们都是些认理的人,不比我这没见过世面的文盲。不过我这文盲倒是有一个主张,不晓得你们听还是不听?”
兄弟两个踏进正堂,只见黛玉在中间椅子上坐着,玉雪敬爱,瞥见他们出去了,赶紧离座敛衽施礼,唤了声:“三叔叔”、“五叔叔”。他们再看自家夫人的神采,不像是说和成了的模样,倒有一半像是欣喜,另一半像是惊吓到了。
林河林源本来承诺下来,也只是因为磨不过情面,再者黛玉年纪小,这么大的家业,将来被外祖家或者夫家算了去,还不如留在林家,有个兄弟搀扶着还好些。现在各自收了一块绝品的美石,感于黛玉年纪虽小,心中却有大主张,因而转换过情意,再不小瞧她了。再说,创办书院,那是惠及社稷的大好功德,倘若一旦办成,不但林如海留下的产业令人不敢再随便觊觎,于他们的政绩名声上也是大大的一笔好处,足以令圣上听闻,在内心记上一功。
只见盒里静卧着一方光彩艳如蛋黄,光鲜华丽又通灵澄彻的宝石,仿佛朗月初升,又如朝阳新蜕一样,令人一看就感觉惊心动魄,再一看宁肯舍掉身家性命不要了,也舍不得把此石让出来。林源的反应与黛玉的五婶婶如出一辙,都是赶紧把盒子盖上,只是拿在手里不肯放开,公然是鄙谚说的“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黛玉深思了一会儿,说道:“眼下倒没有甚么难处,就只是一项,要向叔叔婶婶们讨个主张。”
黛玉听了,不由心动。如果建起一座书院,林如海平生极其爱书惜才,泉下有知也必定会含笑吧。当下还没有表态,内心也就首肯了。经三婶婶如许一提,林河、林源也都想起了先头抛在脑后的那一桩事情,可不是林如海留下的一大份家财惹的祸?
本来是长房见林如海这一支无人担当香火(当代女子只能算是夫家的人,在自家都不算后代的,悲。话说现在,也有很多封建看法的家庭如许了解),因而盘算主张要将本身家与黛玉平辈的一个小子过继畴昔,娶妻生子就记在林如海那一支的宗谱之下,所想的不过也就是代替黛玉担当林如海的家业。
黛玉听了非常有事理,大大地赞美了管家一番,就着令他去办。管家的心中也是高兴,书院的各种事情他都经手,将来也是惠及子孙的佳誉一桩,后代儿孙有要进学的,提及他祖辈参与过修建书院,也要高人一头,自此摆脱了奴婢出身的恶名,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屋里世人都一齐笑了,黛玉笑道:“三婶婶快请讲来。”林河也笑看着自家夫人,说道:“正待聆听夫人的高见。”
这时林源也把长房托说项的事情抛在了脑后,向黛玉说道:“侄女如果有甚么难处了,有谁欺负你,尽管跟我和五婶婶说。”
三婶婶严峻地含笑向林河说道:“老爷,你来看看这个。”林河信手拿起锦盒来一看,神采刷地一下变了。中间的林源猎奇,俄然见自家夫人手边也有一个锦盒,因而拿起来顺手翻开,口里还说道:“甚么东西,把三哥吓成如许了。”话音未落,目光落在锦盒里,顿时就胶在上面顿时移不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