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嬷嬷到来官媒提亲[第1页/共3页]
青筠立时猜到原委,低声与黛玉说道:“外人那里晓得,便是府里人也不大清楚,她们只觉得我生□□素净色彩罢了。”
一向寂静不语的两位嬷嬷对视一眼,李嬷嬷上前对青筠说道:“大女人不必担忧,哪怕婚事再合适,也断没有在孝期议亲的。”
“大女人别忙,我奉老爷之命带人过来。”许大娘一说,青筠就已起家,许大娘指着厥后跟着的两人说道:“先前老爷请京中故交帮着寻两位宫中出来的教养嬷嬷,好放在女人们身边,将来自有好处。那位故交老爷非常上心,公然就请了两位嬷嬷,以往都是在皇后娘娘身边奉侍的,因家中没甚么人,又喜好江南气候,这才应了老爷。二位嬷嬷一名姓李,一名姓周,本日刚到,老爷命我带嬷嬷们过来先见见大女人。大女人身边留一名,另一名给那边女人送去。”
“……张官媒。”
待许大娘走后,青筠请李嬷嬷坐了,问道:“嬷嬷一起辛苦,可用过饭了?”
青筠宿世学过画,善于素描与粉彩,也喜好写实油画,对于中国古典山川、工笔等倒是不懂。好歹她也有绘画根柢,黛玉只觉得她从未学过,当初教她时只叹她天赋绝佳,现在她已能画工笔划儿,黛玉更善于意境深远的山川适意。
“许大娘快坐。这么热的天大娘如何亲身过来?有甚么事叫丫头传一声就是了。”青筠一面说着一面命丫头倒茶。
“女人言重了,这本就是我的分内事。”
“即便能调任回京,谁知是否就能得平静。”黛玉一贯多思多虑,未免也悲观些。
当天晚餐时青筠便知是谁提的亲了,竟是知府夫人要为庶子提亲。
黛玉脸上顿时多了笑容:“姊妹们和宝玉写了信来,提及她们作诗联句非常热烈。宝玉还问我甚么时候归去?和我夸耀说他的字有大长进了。”
刚用过午餐,许大娘来了。
黛玉很有些对劲的笑道:“许姐姐晓得,就不准我猜出一二分?只是女孩儿家不好妄议朝事,以往爹爹许我看邸报也不准暗里群情。这位方知府是客岁调任来的,看家里的礼单册子,他们与我们家平平,倒是与京中刘侍郎家结了干亲。刘侍郎的女儿几年前得了圣上指婚,嫁给了三皇子为侧妃。”
“我看他说的不是大话,那信上的字确切不错。”难为那么划一的蝇头小楷,青筠每写一回都手酸,且只能勉强练得划一,至于字的风骨就难了。
少顷雪雁返来倒是神采古怪,几次望向林青筠,嘴里说道:“老爷有客,不得空。”
“我记得本日寄父休沐,不如请寄父来观赏我们的画儿。”青筠发起道。
这日知府家开了赏花宴,特下帖子来请黛玉和青筠。青筠正值孝期不好出门赴宴,便婉拒了,黛玉却不好不去,一早便坐车畴昔了。以往两人几近每日里同吃同玩,或看书作画,或与丫头们说故事,或一起做针线,时候也不感觉难打发,明天黛玉不在,加上天长日头毒,青筠不免感觉恹恹的。
“记得小时候母亲在时,也曾画过夏季荷花,又在这亭中操琴,爹爹便抱着我在一旁赏识。”黛玉触景生情,眼眶红了。
青筠点头叹道:“偏生寄父还要再任一年,何其艰苦。”
青筠也想到了贾母,却与黛玉不一样。自贾琏走后,贾母又打发人来接过一回,林如海只办理了一匹土仪礼品,其他的婉拒了,只说舍不得女儿。显见得贾母并未对两个玉儿的婚事断念,眼下倒还好推,若来岁薛家进了京,贾母只怕也要急了。
“这个主张好!”黛玉也是想父亲了,当即拥戴,命雪雁去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