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春风得意[第1页/共3页]
外院也是一片喜庆,王家世人喜气洋洋地驰驱相告,到处都是“阿弥陀佛”的声音。陈六一早得了动静便从王家大门冲了出去,见了王烁就上来扯着胳膊嚷道:“快走快走!探花郎游街去!”边嚷嚷边往外拖。
萧夫人又将王烁屋里的丫头嬷嬷都叫过来训了一遍话,让下人们都警省些,在殿试前不准去打搅主子,几个丫头嬷嬷忙跪在地上应了。
阮嬷嬷怔了怔神,随即陪笑道:“夫人慈爱,都是为后代操心。”
“好了好了,你别拖我!”王烁瞪了陈六一眼,“这就走了。”
陈六对劲洋洋地,满脸都是喜庆,又拉着王烁嘀咕起来:“哎,你没见过老七吧,就是陈旭。我还真没想到他能中榜眼!看他不声不响的,又是在三叔手里读书,我都没敢多去找他,早晓得他能中榜眼,我当初就该多去找他说说话!”
阮嬷嬷哪能说半个不好,忙点头附和:“夫人挑的人,哪有不好的?这两个丫头我瞧着也是顶好。”说着,顿了顿,脸上有些难堪,欲言又止。
“等殿试过了,五郎屋里也该放两个丫头了。”萧夫人在院子里站了半晌,朝阮嬷嬷感慨道,“林家那丫头我瞧着还真不错,就是年纪小了些。五郎屋里多两小我,给她搭个手也好。”
是一幅字,写得是前朝驰名的布衣宰相魏文当年初封相时写下的一阕词,字里行间满怀豪情壮志,字体超脱萧洒中却透着一股漂亮内敛。
得了动静,王家院内天然是喝彩声一片。
正入迷时,外头陈六的嚷嚷声传了进屋。王烁忙将那福字谨慎翼翼地收好了,亲身放进了书桌下的小抽屉里,盯着看了半晌,这才关上抽屉出了门。
王家和陈家……王成仁想起王老太傅之前的一番话,到底还是将内心那点长进之火浇灭了。
内院中,萧夫人满脸喜庆,眼里的笑意都要溢出来了,手忙脚乱地批示者丫头嬷嬷们将早备好的银钱散了出去,又叮咛家里下人要往永安巷施粥施米,还要到慈寿寺去上柱香还愿……
陈六将手里的玉扇往手上一拍,朝王烁眨了眨眼睛,嘿嘿笑道:“就晓得你会问!我跟你说,虽说我没如何同他打仗过,不过这会儿早探听清楚了,家里小厮我都问了个遍,嘿嘿!那就是个诚恳人,性子暖和,对谁都有礼。除了学问好,也极善作画,三叔说了好多次,说他策论也写得好,是个结壮能办实事的。”说着说着,陈六又扯歪了,“对了,传闻他还没订婚。哎,你们家不是另有好几个mm,如何样,要不要考虑考虑我这七弟?”
明儿总算挤了进院子,口里喘着粗气,说话也断断续续地,边说边将手里的东西往王烁手上塞。“林家……林家的……说……说恭贺少爷……”
“我们王家三十年都没出过一甲进士了,今儿可算如了愿。”王老太傅抚着髯毛。满脸欣喜地拍着王烁的肩膀,转而又朝儿子问了起来:“传闻榜眼也是位少年郎?是陈家的人?”
“陈老三性子向来倔,人又直,说话也向来不晓得委宛,可贵他能夸两句别人。”王老太傅捻着髯毛默了半晌。转而又笑了起来。“陈老头子年纪大了,不免力不从心。从他前些年退下来起。陈家风头越来越盛,幸亏另有个陈老二压着,可惜后辈远赶不上三十年前了!倒是他们家的旁支这十来年从江南逐步崛起,出了很多英才。”
春暖花开之际都城各处的景色是一天一变,还没等人晃过神来,转眼就到了四月初。朝廷放了杏榜取中贡士,都城里各处的文人士子们有的欢乐相邀,有的低头沮丧。眨眼之间,都城里各处酒楼剧场里就传出了无数或壮志满怀或诚心哀怨的诗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