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聊斋先生》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四十六回 义军营告别于七王 衡王府撰写林四娘[第1页/共4页]

“可惜你不是道台大人,这位专门奉侍朱紫的王妃是不会下嫁的。”住了住,她又俄然想起甚么似的说:“蒲兄,你那篇《续黄粱》我读完了。”

所幸买香纸时捎带买了支蜡烛,那是筹办住店夜里写作灯光暗淡时用的,不料现在派上用处。亮光中见墙角有人留下的干柴,拿来扑灭,烘烤湿衣、取暖。又攥把茅草扫净空中。然后,坐在火堆旁歇息。

“诗中写甚么?”

白叟不放心,劝道:“到此为止吧,再往前,万一有狼,太伤害啦!二位如有兴趣,趁天还不晚,无妨去王陵凭吊一番。那边有林娘的香冢、墓碑,对这位巾帼豪杰的事记叙更详细些。”

日颂菩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

蒲松龄道:“大王太夸大其辞啦!倒是门生一进城,见义兵规律严明,军民干系和谐、氛围为之一新!由此可见,大王治军有方、施政有德。有道是得民气者得天下!义兵有大王统帅,出息无量!”

白叟说:“恒王墓封土堆高大,出城就看得见,恕老夫不作陪二位了。阴天了,说不定会下雨的,你们早去早回,老夫在家做好晚餐恭候。”说完拱手告别。

蒲松龄惊问:“若大一个王府,昔日多么显赫,如何就荒废了?”

俄然,有人在内里小声问道:“蒲先生在屋里吗?”

“感受如何样?”

陈淑卿打趣说:“想她也白搭,彻夜我在这里,她不会来的!”说罢,扑哧笑了。

文慧舅道:“传闻里头闹鬼,无人敢住,就连义兵官署也不敢设在那边!”

蒲松龄早传闻于七叛逆反清的传闻:顺治七年,栖霞人于七聚众叛逆,接连攻陷定海、文登、福山、海阳、即墨等地。并两度西入青州,囊括胶东大地,使清廷大为震惊,明天,这位具有传奇色采的义兵魁首亲身来青州,大会诸将,设席庆功。必然会劝他留在义兵同事,他固然同交谊军,并设想帮忙义兵打败清兵,解青州之围,那是因为清兵入关以来轻视、搏斗汉人的各种暴行激起他的民族义愤!相形之下,义兵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救民水火的豪举使他看到了中原大地实现民族答复、百姓安居乐业的但愿!又担忧这些草莾豪杰们常常因为思惟认识局促、目光短浅难成大事,以是,他并不想插手义兵,因为这有违他的人生志向。以是,对于大王的赏识并不感到欣喜,淡然一笑道:“好吧!”

蒲松龄笑道:“门生来向老先生就教当年林四娘写给陈道台的那首诗。”

陈淑卿说:“蒲兄,于大王召见您,闲人不宜跟从。你跟大壮哥去吧!我们听牛大哥平话去。”

蒲松龄见陈淑卿一人在门外等待,便问:“文慧姐呢?”

“蒲兄,你在想甚么呢?”

蒲松龄道:“既来之,必观之。”说完,和陈淑卿向林木深处走去。俄然噗地一声,草丛中窜出两只狐狸来,两人吓了一跳。放眼看去,狐狸转头看看,向假山前面隐去。

一阵暴风挟着雨丝扑进窗口,吹熄了蜡烛,只要有跳动的火焰照得屋里时明时暗。

他们在恒王墓一侧,找到了林四娘的香冢。本来恒王的浩繁嫔妃身后与王爷合葬,唯独林四娘另起一冢,供先人凭吊。

蒲松龄道:“这好办,我们边走边问嘛。两人边走边探听。”公然找到了那家饭店。二舅对客人非常热忱:泡茶、炒菜,忙个不断。蒲松龄也不客气,由他筹措,筹办到时结账支饭钱。岂知酒足饭饱以后,二舅分纹不收。蒲松龄拗不过他,只好作罢。

走近一看,果见荒塜累累。归巢的乌鸦在白杨树上空回旋、鸣叫,给坟场凭添了几分阴沉、苦楚之感。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