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不容有失[第1页/共2页]
先前陈安兵败,恰是势衰之时。加上休屠王石武降于刘赵,进据狄道,如此一来,对刘曜来讲,陈安的败亡不过是易如反掌之事。
当时,且不说落空的地盘人丁,光是关中膏壤,必将直接透露在凉州面前。但是与石赵苦战正酣的刘曜,还不足力回救吗?
由姑臧直统的凉州精锐中抽调一万人,由太府司马韩璞统领,自广武而下,渡河直取金城。再由西平、晋兴二郡各抽调四千郡兵,共同姑臧抽调的五千精锐,由西平新任太守宋配率领,自湟水而下,渡河直取陇西之地。
由此可见,韩璞此人用兵,无疑过于保守。雄师压境,竟然不主动反击,反而与敌相持,寄但愿于敌方粮尽而退,诚为不智。
若局势腐败至斯,则凉州今后在这大河防地上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兵力,便远非本日所能衡量。
但是如此大好情势,刘曜却仍然按兵不动,稳如泰山。要么他是傻子,要么,就是别有所图。
陈安难堪地在上邽苟延残喘,而三面围困陈安的刘赵,却一向在磨刀霍霍。陈安在他们眼中已是死人,而他们心中真正的仇敌,倒是大河北边的凉州!
是以,张茂这位凉州牧,至今为止所制定的战略等等,美满是充分考虑了现在的实际,固然这等计划并非多么稳妥的计划,不过在当今局势之下,无疑是最为合适的计划了。
此局之下不容有失。张使君针对刘赵能够采纳的军事行动,敏捷做出了本身的定夺:
如果刘曜铁了心不回救,仍执意与石勒争个高低,则不管胜负,刘曜均已安身于惨败之境。
是以刘曜无疑复苏地熟谙到,若要与羯胡争霸中原,则必先安宁火线凉州。因而,才有了当下这个情势。
但是韩璞与氐羌众会战于南安,存亡悬于一线之时,却恰逢张阆带领金城军前来驰援。因而两面夹攻,氐羌众溃败,韩璞方才艰巨而幸运地获得了这一次战役的胜利。马都尉也恰是因为在此战当中,斩获数级,方才积功升任骑都尉。
张茂无疑在对局势的判定之上,与李延昭达成了分歧。
反之,若金城沦于刘赵之手,则完整能够此地为跳板,作为打击凉州的桥头堡。今后凉州不但边疆不靖,并且必须在北岸以重兵结寨,据大河之险以自守。
而刘粲以后,刘曜能敏捷安定靳准之乱,并清算因为靳准之乱而腐败的局势,其人军政才气由此可见一斑。既然他不是傻子,这道挑选题,便只剩下第二个选项了。
但是对于张使君派这么点人东去,究竟能收取多么战果,李延昭内心也是没底。
李延昭受宠若惊,心知使君此举,也大有令本身封口之意。是以跪伏于地,连称功绩微薄,不敢当使君厚赏。直到张茂面上现出一种浓厚的不豫之色,李延昭方才在两位内侍的帮忙下,接过这些张使君所赏的钱物。
而韩璞所率的另一起,以李延昭的角度来看,就并不看好了。他模糊记得,当初马都尉曾给他讲过一些东征旧事。恰是韩璞作为主帅,带领凉州兵东进以赴国难,但是却在南安四周与氐羌众相持日久,乃至于军中粮尽。才杀牛为食,并且鼓励士卒死战。
出了刺史府,三人一起回到堆栈。李延昭又令两人前去集市当中买了些许胡饼等物,而后便骑上马,一起返回郡城而去。
凉州兵少,故而张使君抽调这么一万五千精锐东出,面上已尽显肉痛之色。实在是凉州地处过于偏僻,仓廪不丰,人丁不敷。故而军事力量捉襟见肘。李延昭见此情已久,个中原委,也能充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