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灌钢之法[第2页/共2页]
连续十余天,每天两炉钢材,却仍然没有获得李延炤本身想要达到的结果。这些质料的质地要么含碳量不敷,团体偏软,要么熟铁比例高,含碳量高,固然硬度充足,却又显得太脆。
正在李延炤拔腿向着工坊行去之时,却见本来该当在县府当中值守的崔阳兴冲冲地跑到营外,正碰到从营外向内行出的李延炤。见崔阳一副兴高采烈地模样,李延炤一边嘀咕着一边走上前去问道:“甚么事欢畅成这个模样?”
李延炤闻言,只差跳起来了。他望向崔阳,道:“点数了吗?对不对得上?”
“无妨,无妨。你们既已查验点数,我便不再亲往多此一举了。”李延炤说着,大步而去的背影,却令呆在原地的崔阳平增几分感慨。
除此以外,李延炤还奉告书吏,这些贩马的支出,能够时价标准折分解盐铁托付给县府,至于那些郡府中管贸易的文吏们又从差价中做了甚么文章,多抽取了多少好处,李延炤一概不予过问。
李延炤要求的军器钢材是那种既有硬度,能够打造出锋利刃口,又有必然柔韧性,不会在疆场上的狠恶拼杀中等闲折断特性的钢材作为军器出产质料。但是李良很实际地奉告他,这不大能够。这给了大志勃勃的李延炤兜头浇了一盆冷水。李延炤又想到在唐朝遍及利用的包钢夹钢锻打刀剑的技术。但是对于这类技术,他一样是知其一不知其二。
崔阳点头道:“点过了,数量没有题目……”
贩运那些良马产生的支出,一部分落入了辛彦的腰包,而大部分则被折成了生铁食盐等官卖的计谋物质。李延炤将这批马交给郡府文吏之时,曾经为每匹马订价一千七百钱。并明告书吏,若能卖出高于一千七百钱每匹的代价,那么多卖的那一部分支出,便托付书吏自行措置。李延炤代表令居县府,只取这一千七百钱的底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