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王诚之忆[第2页/共4页]
李延炤双腿轻夹马腹,策马顺着那辅兵所指之处行去。路上繁忙或是行走的辅兵们见之纷繁遁藏。未几会,李延炤便已行至近前,那些尚在搬运伤员的辅兵见之,当中当即便有一人快步行至近前,而后抱拳道:“部属王诚,见过李司马。”
那名辅兵听闻李延炤相问,抬开端来便看到军中将主。一时也有点慌神,迟疑了半晌,便出言答道:“此处率我等押送辎重,结阵抗敌者,乃是王百人将……”
做完这些事以后,本来围成一圈的大车方才纷繁被挪开。重新排成一列等候上路返回。李延炤策马行至车队一侧,望着仍在繁忙的辅兵,俄然扬鞭一指,问一旁一名辅兵道:“谁带领汝等在此抗敌?”
陶恒紧随李延炤,又一齐策马追击百余步,期间不竭向敌军倾泻箭雨。不过那些逃遁的虏骑,也始终与他们保持着五十步以上的间隔。如此一来,令居骑卒的箭雨,也未能给虏骑形成多大杀伤。
王诚闻言,先前恨恨的眼神当中乍然现出一抹神采,他紧紧地盯着李延炤,看着李延炤沉寂如水的面色,望着他不闪不避。他方才晓得,在这位小小县司马的心中,深藏着如此普通伟愿。只是他本身又想起来日东向的各种艰巨,眼神又逐步暗淡下来。
只是李延炤恐怕己方骑卒的漫射落到车阵当中的辅兵头上,命令不得利用弓矢。如许一来,三百余骑卒便只要各矜持着刀枪等搏斗兵器,直挺挺地向着集合起来的匈奴马队冲去。
“王百人将在那边?”李延炤昂首望望尚在繁忙的辅兵人群,又出言问道。
陶恒挺着一杆长枪,紧紧随在李延炤右边。而当他们进至二百余步以外时,虏骑终究认识到了冲来的这支骑卒对于他们的威胁。他们不再绕着圈子向车阵内放箭,转而逐步集合在了车阵一侧,向这边望来。
在车阵处,先前据阵而守的辅兵们已在心不足悸地打扫疆场。看到己方骑卒前来援助,赶跑那支虏骑,仍然没能给这些辅兵带来充足的安然感。他们在车阵以内将负伤倒地的袍泽们集合抬至一处。而阵亡的袍泽,则被抬出车阵,在阵外摆放成一排。
乱世中无所谓虔诚与叛变,公理与险恶。很多人所作所为也一定出自本心,多是为了求存的无法之下的决定罢了。
李延炤看了看排成一列,装载得满满铛铛的大车,沉声道:“择两车营帐等丢弃,装上阵亡袍泽尸体,启运回县城,择地安葬。令工坊木工为阵亡将士刻制牌位,随后供奉于忠烈祠中。享士民敬佩,香火永久不断!”
但是当务之急,倒是尽快击溃赶跑这群攻击辎重的虏骑。李延炤尽力将心神放在右手拔出的刀上。左手极力牵着马缰,手上尚未病愈的伤口仍然模糊作痛。在他的视野当中,虏骑与车阵保持着十几步间隔,仍然在绕着圈子向车阵当中放箭。而车阵中的辅兵则是贫乏有力的长途投射兵器。面对虏骑如此放肆的挑衅,倒是几无还手之力。
“司马,我等此生,可另有望重归故乡?”王诚一时思路万千,这句不知是自言自语还是扣问的话,便脱口而出。
看着两车营帐等物被卸下随便丢弃在路旁,未几会便燃起熊熊大火。李延炤神采中倒是愈见凝重。跟着阵亡袍泽尸体接踵被抬上车,这支逗留很久的车队,方才持续出发。
以重步兵来应对敌骑的打击,给敌骑形成严峻伤亡。再趁敌骑受挫以后士气委靡,队形狼藉之时,由己方精锐轻骑对敌建议致命一击,便是李延炤一向以来所推行和对峙的军事思惟。起码由谷口这一战看来,固然因受制于地形以及敌骑的气力,己方骑卒未能派上用处,不过这些铁甲步兵应对敌骑打击以及与敌存亡拼杀当中,倒是完整不落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