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揭竿而起(十一)[第1页/共3页]
万事筹办齐备,天正最是浓黑的时候,穆清取过他的鸦色翻毛大氅,替他细细地扣系妥当,原要去替他开门,因外头寒气逼人,杜如晦不允她出阁房,她便也不固执,撇去夹帔子,冷得又从速重回床榻之上,拥着被衾却再睡不着,顺手取过一册已看了好几遍的《鬼谷子》,就着灯火随便翻看。晋阳于她毕竟是客居,平素笃爱的那些书册尽数留在了东都宅内,此时战乱,书册稀缺,手边独一的几册,得来亦是极不易。
刘文静又向前走了几步,几近贴在牢栏之上,目光矍铄,“我予你一人名,他可助你成事,你能拿甚么来换?”
“前几日李密已率了瓦岗军进占洛口仓,开仓放了粮。刘文静与李密这二人原是连襟,那位一贯爱挑事端的虎牙郎将,便是那东都遣来的高君雅,手脚奇快。未问过李公。因了刘文静一句‘后代难料,岂知贫贱’,直将他投了狱。”
却见刘文静冷冷一笑,“再明白不过的事,杜先生岂会不察?慎重些倒也无错,也罢,这层纱纸便无妨由某来捅破,聊表诚意。”
李世民闻言忙躬身作一揖,长叹道:“恰是此意。何如父亲迟迟不允,迩来更因位高权重,极享皇恩,便似萌了退意,消了斗志。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他的直白倒教李世民怔了一怔,旋即他低低地笑出声来,“刘先生果然敢言,又岂知我敢为?”
斯须间,两条身影挡在了樊笼外,遮挡掉了牢栏内几近全数的亮光。“刘先生。”一道降落的声音传入笼中,枯草悉悉索索地响动起来,刘文静自枯草内坐起家,抬头望向笼外的两人。两人一起向后掀翻毛氅篷上的兜帽,暴露脸面,恰是李世民同杜如晦二人。
李世民拧住眉头,沉吟不语,只放眼打量着樊笼内这年过半百之人,过了半刻又转头疑虑地看向杜如晦。
他探手摸了摸她的手,又探过她的后背,俱暖了过来,估摸着时候也不早了,便悄悄翻开被衾自下了床榻,着起白练里衫并絮了丝绵的石青色暗云纹夹绫袍子。
杜如晦连连点头,直叹道:“眼下杨广又往江都去了,临行时授了李公太原留守一向职,权高位重,恩宠正盛,二郎恐他渐失了初时大志,几次戳点数次,只他当今待二郎亦淡泊了很多,听不得劝。”
李世民不加踌躇,亦举步上前,“既后代难料,我使你脱了这监狱,同谋后代,何如?”
这个名字似在那边听过,穆清转眼默想了一阵才忆起,去岁她与阿月调拨着长孙氏筹粮施粥时,听她提过一句。“晋阳令……如何下了狱?犯了何事?”
三人互谦逊过,刘文静目不转睛地直视着李世民,不住含笑点头。杜如晦微微一笑,低声道:“刘先生可曾见过二郎?”
少顷,牢门上的铁链条哗啦哗啦地响过,接着门咯吱吱地被推开。有狱卒在低声说:“二位阿郎谨慎着脚下台阶。”黄色的灯火亮起,在墙面上投出两条高大的身影,又听那狱卒道:“还请阿郎从速,且莫惹出大动静来,惊起旁的人犯。”
也不知怎的,一听这一说,穆清猛地从被衾中坐起家来,睡意全无,睁大了眼睛问道:“你又要走么?未曾传闻要出兵啊。”
杜如晦伸臂揽过她,悄声问,“可要再将炭盆拢起?”
“这却不难。”刘文静自草堆中站起家,走近牢栏,“斗志因皇家恩宠而散,便教他触怒天威,失了这份荣宠,不起兵却再无路可退之时,意气立可重聚。”
刘文静抚须笑出声来,“某公然未看错二郎。”随即压下笑,低声道出一人名,“裴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