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千钧一击(八)[第2页/共4页]
这话问得高耸,老内监却不见一丝惊奇,腔调沉稳地说道:“确有一名小婢子不见了踪迹,殿下命老奴悄悄地去寻过,无果。”
“四郎还小。我统共就他这么一个孩子,天然是会替他多想着些,却不急在一时。”穆清胡乱对付了一句,忽想起一事,正能塞住阿柳穷追不舍的劝说,因而急转了话道:“本日听闻贤人将敕封阿月,名号约莫是不会高了,她那孩子,许是要徙封徐王。过后她母子二人便会迁往封地徐州,在那儿赐了食邑七百户,能阔别朝堂骚动,衣食无忧地度日,老是好的……”
自玄武门那场搏斗以后,李渊一病不起,不出两月,便颁诏退位,称太上皇,传位于李世民。李渊年龄已高,再经这一场,怕是万念俱灰,竟是不带半分踌躇地搬出了大兴宫,挪去保养天年的处所,恰是昔年太子与秦王之争中,他因嫌弃李世民,将他逐出承乾殿时亲身赐下的弘义宫。遵循新皇疗摄生息、开源节流的新政,一应宫殿不作大补葺,只将弘义宫改名为大安宫,便算了事。
说话间有宫婢奉上一只琉璃盏,一股浓厚的药气飘零开来,穆清吸了吸鼻翼,凝神细辨了一阵,仿如果胡颓子的气味,入殿时确听长孙氏有几声咳,她又夙来有气疾,想来是因乍然入秋,抵受不住,气疾再发。
各种封赏受命,几近一日一道恩旨地往永兴坊深处那喧闹宅子里送。本来无门匾的大宅子现在门楣荣光地高悬上了圣上亲书的“蔡国公府”的门匾,自此这扇梨木大门便再无沉寂的时候。直至数十年后,原在永兴坊住过的人,聊谈起这座宅子几番沉浮,还是眉飞色舞,神情冲动。
她将此事暗中讲予了杜如晦,趁着全部弘义宫大乱,也不知他使了甚么手腕,将穆清扣押的那名报信宫婢悄悄带了出去,现正在自家一间偏院的地窖内锁着,长孙氏便是掀翻了全部禁苑,也寻不出半小我影来。
吴内监不明就里地瞧着穆清,顺着她的目光望向那片扬絮的芦花,内心头莫名地一动,待穆清转过脸来时,她眼中的断交阴寒将他实在唬了一跳。
吴内监迷惑地一偏头,朝那芦苇又望了两眼,俄然间瞳孔一收,大惊失容。穆清并不催促,只悄悄地看着他,眼中的果断不容置疑。老内监缓缓定下心气,皱眉沉吟了半晌,悄悄一咬牙关,“夫人放心,这事交托予老奴,决计错不了。”
老内监缓缓摇了点头,“是老奴对不住顾娘子,那样好的小娘子,偏生老奴没用,到底未能及时通递动静……”前头走过一列宫禁巡查的羽林郎,两人一同住了口,沉默着向前又走了一阵,直至羽林郎们走远不见了身影,老内监才又重拾起刚才的话,“两年前老奴染了时疫,几近未曾病死,若不是顾娘子藏瞒照拂,现在早已不在人间,本就不知该要如何回报,暗里想着,也只要在此好生看顾公主,方能将顾娘子的恩典略报上一二。”
“好端端的,又伤怀甚么?”穆清放下车壁窗格上的帷幔,遮挡一起投望来的各色目光。
走过一处葱茏的园子,穆清忽顿住脚步,踌躇一息,向那内监探听道:“敢问阿监,皇后身边,可有走失不见的宫婢?”
“夫人快谢过恩情。”一旁的宫正小声提示她,连说了两遍,穆清拖怠不得,纵使心中万般不肯,也只得依言伏地谢恩。
老内监又规复了哈腰勾背的走姿,低着头嘿嘿笑了几声,“老奴一个内监,天然还在宫里服侍,到了这把年事。又没个家人。亦不知亲族那边,出去了反倒不惯。何况,既老奴还留在皇后身边服侍,虽人贱言微。到底还能看顾着些汝南公主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