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茫茫大梦(十七)(结局)[第1页/共3页]
凤翎也听不明白她在说甚么,自顾自地歪着小脑袋想了半晌,俄然不搭调地开口问道:“畴前她们总说凤翎的阿母早就不在了,姨母这是要带凤翎去找阿母么?”
穆清敛了敛笑容,正色道:“江都栖月居尚在,栖月居库房内的金饼,我可未尽数赠出,尚私留了些,现在看来,竟是未雨绸缪了。只是刘敖老矣,怕是筹划不动了。”
马车碌碌地向西驰了一整晚,如当代道承平,一夜安然无话。次日拂晓时分,终是驶入一小城镇中,又行了一盏茶工夫,进了一座并不规整的里坊,渐渐停在了一间小门小户的宅子跟前。
杜齐与胡大郎又劝了很久,此地距长安城并不远,久留终是不当。阿柳这才狠了狠心,撂下穆清的手,返身奔上马车,阿达也不敢多留,在车前向杜如晦与穆清二人深深一拜,抖缰驾车拜别。
“阿爹!”甫下了车的四郎欣喜得顾不上提好鞋履,几步冲至杜如晦跟前,“阿母到底不欺我,阿爹真的无事!”
“未曾。”四郎摇点头,“这便去。”说着又蹬蹬蹬地跑下楼,穿过灿黄桂子铺落满地的天井,往漪竹院去寻他父亲。
“另有一桩……风灵不在么?”四郎踌躇了一息,向穆清身后探看,确准了常日里总依缠着母亲的幼妹并不在侧,方安了心道:“贤人于昭陵开造了汝南公主大墓,约莫是衣冠冢。那么些年了,想是,也绝了这份心了。”
穆清回过神,向阿达点点头,“走罢。”回身笑眯眯地回至车内,捉起凤翎两只肉嘟嘟的小手掌,“瞧瞧我们畴前住过的处所,和我们畴前认得的那些人。”
“还想去哪儿?”杜如晦笑望着她的侧脸在初升的阳光下神采奕奕。
六载荏苒,这一年的秋风吹得不甚安稳,教穆清略有些感念,老是无端地忆起长安城的过往,特别是她这般独坐在半山的阁子内时,点点滴滴,细枝末节,清楚非常。她晃了晃脑袋,决计想甩开脑中那些人的面孔。
暮色自四周八方集合过来,愈结愈浓的暗色垂垂充满整片天空。一驾奔驰的马车自朱雀大道上远远奔来。明德门的城门刚闭合不敷一盏茶的工夫,守城的武侯瞪着驰来的马车,刚要上前喝停,那驾车的倒是将车稳稳地停了下来。驾车人伸出一手,摊开在武侯跟前,武侯借着暗淡的天气凝目一瞧,惊得忙不迭向后退了两步,指着身后的两名兵丁喝道:“莱国公府的车驾也未曾见过么!还不从速开门!”
门内稳步走出一人,石青色的素面襕袍,衬得他身姿直挺,他负手而立,面上和暖笑容如金秋凌晨升起的第一道阳光,直洒入她的心胸。
四郎仰脖一口饮下茶,俯身在他母切身边禀道:“阿母,长安传来动静,举国丧,约莫明日便要传至我们江南道。”
穆清等不及阿达安排足踏,率先跳下车去。宅子的木门“嘎吱”一声,使得她内心猛地一紧,门里一前一后出来的倒是胡家大郎和杜齐二人,躬身向她施礼,“娘子。”
阿达与阿柳迟疑着走上前,阿柳的眼睛早已红肿如桃,泣得说不出话来,只顾拉着穆清的手哭泣。阿达向来口拙,此景象下亦不知说甚么是好,也只会闷头抹一把泪。
杜如晦冷静地持缰前行了一阵,不置可否。穆清连声催问了两遍,“你说可好?”
手边红泥小炉上的铜铫子嘟嘟地冒着热气,她向茶盏内又注了些热茶,尚将来得及端起,木梯上传来蹬蹬的脚步声,她偏头望去,恰是四郎疾步赶了上来,且跑了好一阵的模样,额角鬓边沁出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