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比回忆更远[第2页/共4页]
现在各种综艺真人秀大行其道,实在回想起来,当时《加油!好男儿》的决赛已经采取了“真人秀”的拍摄情势。天下十强赛时,统统选手都被安排住进了东方明珠最大的圆球里,主理方在那边搭建了一个装满摄像头的房间,统统人的一举一动都有记录,手机也都按要求上交了。我开初不晓得洗手间的摄像头是封闭的,还担忧过沐浴时如何面对摄像头的题目,但转念一想,统统人都一视同仁,管它呢!因而该吃吃,该睡睡,起床时头发比鸡窝还乱,“偶像承担”早已经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当时我不明白“应对媒体”的需求性,更不睬解那些“采访指导”――我感觉那些套路太扯淡了,是吃力包装出来的东西,是假的。
不管我用如何的体例去面对公家,总有人喜好我,也总有人不喜好我。没有甚么万全之策,但尽能够地保持实在,必然比操心打造某种“人设”更简朴也更舒畅。至今我还没有上过真人秀类的节目,最首要的启事,还是想在这个阶段集合精力拍戏。我自问没有那种才气让几件事同步停止,万一把拍戏过程中的角色情感带去真人秀的现场,那就更轻易引发曲解了。统统人都在做的事情,不如先保持间隔,等一等。精力有限,就先投入最首要的事情吧。
在很长一段时候里,我总被记者抱怨说“采访没有点”。但是垂垂地,又有人说我特别能整段子,“脑回路清奇”。实在一向以来我答复题目的气势没有变过,只是之前大师能够更风俗“走心”的端庄答复,不风俗我抛“小承担”“小段子”的体例,以是总感觉我答非所问。现在大风潮分歧了,大师都更放松,记者感觉“被怼”也别有兴趣,接不上话也能够起到一种特别的结果。这是我的运气,环境在窜改,统统人的接管标准在窜改,我的稳定刚好适应了潮流。
如许的答复也太离开实际了。如果我真的驰念家人,又抽不出时候回家,他们也能够来看我;何况电话、收集都那么便利,“分开两地苦苦思念”这类苦情戏码底子没法儿上演。这个题目太假了,如许的答复也太假了。
起点
微博是一个我能自主和大师交换的窗口。我更新的速率不快,常常是因为还没有想到特别好玩的内容。我喜好和大师开一些彼其间有默契的打趣,一不谨慎还能玩出个系列。比如我的“浴袍歌手”形象,就是在每年列席跨年晚会前的筹办过程中出世的,现在已经更新到了3.0的版本。我常常会冒出些搞怪的动机,比如之前在横店拍片,早上从阳台上望出去时,俄然发明,去掉小卖部招牌上的那几其中笔墨,内里美满是一派欧洲的风景。我立即戴上领巾和帽子,找人给我拍“欧洲留影”,当然,我还拍了暴露下半身拖鞋和睡裤的“花絮现场照”,留着第二天揭秘。
他归天的动静传来时我在美国洛杉矶,刚开端我只感觉不成置信,一搜微博,才大吃一惊。动静确实无疑,统统都已经实在产生了,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做些甚么,又能够说些甚么。团队的事情职员和我说:“你应当发一条微博表示记念。”大师一起筹议措词,但如许简朴的情势又怎能表达我内心统统的感受?我晓得随之而来的就是悲悼会,但脑海中第一个动机就是不想去――不是不想去送他最后一程,我只是感觉本身没法面对阿谁场面,没法亲目睹证这件事的实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