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历史的拐点》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封建亲戚[第1页/共3页]

晋是成王弟叔虞的封地。辖区在明天的山西境内,自古以来就居住着群狄部落,他们常常内侵,商朝时就常常在这里用兵。武王身后,这里的唐国乘机兵变。为了加强对群狄的防备,成王将他的弟弟叔虞封于唐(山西翼城),国号唐,到叔虞的儿子时,改国号为晋。这里曾是夏朝故地,叔虞还获得了夏遗民怀姓九族,以是晋国实施夏政并兼顾蛮夷的风俗。

周初分封了71国,此中姬姓53国。据《左传》记录,前后受封的文王后代有16国,有管(河南郑州)、蔡(河南上蔡)、郕(山东汶上北)、霍(山西霍县)、鲁、卫、毛(河南宜阳县境)、聃(地不详)、郜(山东城武县东南)、雍(河南沁阳东北)、曹(山东定陶)、滕(山东滕县)、毕、原、酆、郇(山西猗氏县西)。属于武王诸子的四国,邗、晋、应(河南宝丰县西南)、韩(山西芮城县西)。属于周公后代的六国,凡(河南辉县西南)、蒋(河南淮滨期思集东北)、邢、茅(山东金乡境)、胙(河南延津)、祭(郑州北)。

周灭商今后,周从一个西部小邦变成了一个大国。为了稳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有效地办理泛博被征服的地区,镇抚各地原有的邦国,周初实施了分封制。分封制就是把周王的后辈、亲戚、功臣以及当代先王圣贤的后代分派到必然的地区,别离授给他们必然范围的地盘和群众,建立封国。这些封国就是诸侯,诸侯受封时,要停止册封典礼,周天子向受封者公布册命,宣布封疆范围、地盘的数量,并把该地区的群众一起赐给受封者,同时还给受封者官属、仆从、礼器和仪仗等。诸侯在本身的统治范围内建立政权机构,设置军队和监狱,但范围大小和职位都有必然的限定。诸侯对周王承担必然的任务,如按期朝见、缴进贡赋、征调军队随周王出征、王室严峻祭奠活动、诸侯要前去助祭等。

别的,在南边,在淮水上游另有蒋、息(河南息县)划一姓国,在唐、白河道域有申、吕等姜姓国,在淮水、汉水之间有汉阳诸姬,此中随(湖北随县)国为最大。在长江下流地区,在文王之前,就有古公亶父的宗子太伯和次子仲雍在太湖沿岸建立了吴国。

在浩繁的诸侯中,尤以东方的齐、鲁,北方的晋、燕,中原的卫国最首要。鲁,是周公旦的封国。其边境,北到泰山之下,东过龟蒙,南边包含凫、峄诸山。四周的多少小都城是它的附庸。这里原是少皥部的故地,居住着奄、商部落。武王灭商后,就把这一地辨别封给周公,周公因为帮手成王,一向未能到封地去。武王身后,这里的淮夷、徐戌同时兵变,周公东征安定了这里的兵变,稳定结局势,便当即让他的儿子伯禽到封地去,让他镇守这一地区,并要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也就是要稳固和扩大本身的权势,成为周王朝强有力的屏辅。同时分给他殷民六族,即条氏、徐氏、尚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六个殷商部族以及大量礼器和仪仗。鲁国成为周王朝在东方的首要诸侯,带领本地的淮夷部落臣服于周王室。

周公又在四周建王城(洛阳市内),以军队八师驻守,作为朝会东方诸侯的东都。如许,西起岐阳,东到圃田,所谓渭、泾、河、洛地带,都成为周的王畿。西边的关中平原,以镐京为中间,是周人鼓起的处所,称宗周。东面的河洛地带,以东都王城为中间,是保卫宗周和镇抚东方的重镇,称成周。东西连成一片,长达千余里,王畿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都有明显的加强,成为节制天下的基地。周朝在王畿(甸服)以外有侯服、宾服、要服、荒服。侯服就是指诸侯国所漫衍的地区。侯服以外,就是一些干系比较冷淡的旧国或其他少数民族部落。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