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金银蛋饺[第2页/共3页]
他都筹算好了,傅家的闺女不愁嫁不出去,将来大不了给英姐招一个上门半子。
药膏凉凉的,刚搽的时候不感觉甚么,过一会儿,红肿的掌心一阵阵麻痒刺痛,傅云启和傅云泰叫喊得更大声了。
下午她接着描红,直到大吴氏院子里的丫头过来传饭时才歇息。夜里她和韩氏一起编网巾,到戌时半夜搁笔寝息。
但是等看过傅四老爷拿给他的功课后,他顿时改了主张。
大吴氏心疼道:“大过年的把两个哥儿打成如许,先生未免太狠心了!”
大吴氏低头捋捋腕上一对玉镯子,“孙先生如何说?”
他再三诘问傅四老爷,“五蜜斯此前果然未曾发蒙?”
吃过晚餐,韩氏拉着傅云英回房,刚出了正院,就迫不及待问她:“大丫,孙先生今后不会也打你的手心吧?”
过年前事件繁多,各处交账的,购置年货的,请吃年酒的,趁着腊月宰猪杀鹅邀亲朋相会的……傅四老爷、大吴氏和卢氏忙得晕头转向,脚不沾地。
卢氏笑道,“娘,还不是他们俩不成器!尽晓得贪玩!我看先生这还是打轻了!”
丫环敷儿赶紧几步冲上前,斟了杯八宝茶给大吴氏喝下。
女孩读书不能考科举,没法当官,读再多的书,毕竟还是要嫁人,要服侍丈夫一大师子……英姐明白这一点,还是情愿读书,不管将来碰到甚么困难,好也罢,坏也罢,她不悔怨。
北风瑟瑟,傅云英拢紧衣领,微微一笑,“不消担忧我。”
傅四老爷用心良苦,想找个机遇让傅云启和傅云英多靠近靠近,恰好孙先生还没返来,他让傅云启教傅云英描红。
大吴氏晓得儿子主张已定,心中不满,反问他:“既这么说……你如何不让月姐和桂姐也跟着两个哥哥一起读书?”
不过既然英姐本身喜好,他便不再踌躇。归正有他这个叔叔在,英姐没有后顾之忧,权当读书和针线活一样,随她喜好。
大吴氏看她的绣工不比傅桂的差,暗道可惜,明里暗里劝她谨守本分,不要误入歧途。
两位少爷偷偷看一眼坐在大圈椅上的傅四老爷,吸吸鼻子,好不委曲。
傅云启和傅云泰的手都被孙先生打肿了,兄弟俩哭天抹泪,大吴氏、傅三婶、卢氏和傅月、傅桂这些人围在一旁柔声安慰。丫头们打水给两位少爷擦洗,不谨慎碰到傅云启和傅云泰的手,两人痛得神采发白,哎呦哎呦直叫喊。
这天早晨,傅云英和韩氏去正院陪大吴氏用饭,走过回廊的时候,听到里屋一阵哭泣声。
过年期间傅云英不消出面待客,也不消出门拜年,恰好便利她抽出时候教会韩氏编网巾。
傅云启没想到mm这么好说话,又惊又喜,转头就领着书童从角门钻出去了。
读书的机遇得来不易,既然要读,就得好好读,她不会给孙先生打她的来由。
“英姐那孩子不一样,我看得出来,她扛得住压力。”傅四老爷站起家,笑了笑,接着说,“您不消担忧,英姐像我,黄州县这处所太小,容不下她,您不消怕她废弛傅家的名声。”
“那是他们没见过世面。”傅四老爷挺直脊背,等大吴氏安静下来,缓缓道,“黄州县巴掌大一块处所,能有多少人?娘,我常去南直隶,南京、姑苏府、杭州府那一带的官宦人家,小娘子从小跟着家里的长辈读书,个个能写会画,传闻写出来的字比秀才们的还好。人家是大师闺秀,我们必定比不过,学学人家的气度也不错,读点书罢了,如何就成混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