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五年[第4页/共5页]
昭衍寂然应道:“弟子明白!”
昭衍怔了下,眼眶渐渐红了,他卤莽地抹了一把脸,尽力暴露个笑容,道:“好!”
他说了个把时候的话,都是峻厉居多,连“清理流派”四个字也摆了出来,却没想到最后一句叮咛竟是如此轻缓。
他的话就像一盆冷水,将昭衍重新浇到脚。
步寒英奇道:“你一不懂兵法,二不会兵戈,他要你做甚么?”
昭衍定定地看了他一眼,俄然问道:“南北开战期近,听雨阁必将操纵江湖权势进犯平南王,后者也不惮以牙还牙,若不想江湖风波激发大乱,就得要有一根定海神针。”
所谓前头,指的天然是大靖边防,昭衍当即会心道:“你真正担忧的是中原内哄殃及边关?”
昭衍留在寒山五年,不但跟着步寒英学武,也受他指教修文通事,对这些早已了然于心,眼下也不嫌他啰嗦,乖乖啃着烤鱼听话。
昭衍回到寒山的时候,已经是翌日晌午。
昭衍不疑有他,脱了上衣赤膊下水,这冰湖酷寒砭骨,在生生不息的截天阳劲下却算不得甚么,他屏住一口内息,很快潜到了湖底,模糊看到一个三尺长的铁盒立在四块大石之间,锁链缠绕包裹,仿佛一口棺。
步寒英问道:“事情都办好了?”
师徒俩围着火堆坐下,长在冰湖里的白鱼油脂肥厚,炙烤一会儿就披收回诱人香气,昭衍闻着人间炊火的味道,昨夜那场冷雨留下的砭骨寒意也散去了,他终究循分下来,专注地盯着烤鱼。
平南王殷熹,字克定,当今永安帝的亲九叔,与武宗同为元后嫡出,乃高祖的幺子,武宗即位的时候他还是个垂髫小儿,兄弟俩豪情甚笃,厥后三王反叛,少年殷熹披挂上阵为皇兄挞伐,平康十五年镇守东海。
步寒英笑了:“眼中钉,肉中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恰美意不足而力不敷。”
寒山有一谷三峰四瀑,所谓冰湖就在孤鸾峰后背的飞泉瀑下,湖水冰寒砭骨,却有一种白鱼发展此中,成人巴掌长,背腹二指宽,鳞片精密,味美刺少,是样可贵的好菜,何如这处所既冷又险,非绝顶轻功不成来去自如,更别说带人垂钓,纵观全部寒山,能做到这件事的人也不过五指之数。
“嗯,抓到青狼帮的三蜜斯朱秀禾,已经送去雁北关,那张图也截下了,不过是假的。”说到这里,昭衍神情微黯,“那吕元青或许不是真想投敌,可我还是杀了他。”
他话还没说完,步寒英抄起鱼竿就敲了他脑门一记。
“功高盖主,他们是天家兄弟,到底还是君臣。”步寒英语气淡淡,“殷熹少年纨绔不显才气,直到三王之乱才露锋芒,武宗初时欣喜,过后不免猜忌,等他安定了东海大战,这猜忌就不成按捺,以是将他调往西川,那一带环境庞大,诸般权势盘根错节,有殷熹坐镇,牛鬼蛇神不敢没法无天,一样有他们管束,殷熹也不能肆意妄为。”
昭衍捧着伞剑愣在当场,道:“师父,这……”
昭衍辩白道:“这把是新的,我还没用过。”
昭衍亲眼看到这统统,心中不免唏嘘,步寒英倒是看得开,白知微从小就早慧懂事,为亲朋族人劳累很多,几近没享过福,现在她记不得畴昔,表情反而放开了,整天跟孩子们玩闹也算无忧无虑。
“性子别太急,听我渐渐讲。”步寒英拨了下火堆,“当年我不同意宋相试图操纵江湖管束朝堂的做法,现在也不会让你去做两军阵前马前卒,江湖人终归属于江湖,对这些家国大事要心知肚明,却不能冒然参与此中,不然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飞星离散就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