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人生若只如初见” ——感受纳兰容若的气息[第1页/共2页]
固然身为后妻,可当丈夫因反清案遭到连累而被捕入狱以后,这位敢作敢为的女子决然表示出了少见的侠义与气度,不吝四周驰驱,只为救丈夫出狱。
能在对的时候碰到对的人是一种荣幸,能与敬爱之人执子之手,与子白头更是莫大的福分。
没有经历过盘曲的畴昔,是不会有这般镂骨雕心的深切。
然,落空了君王宠嬖的班姬是聪明的,主动提出去往长信宫奉养王太后,终以满身而退,而王太后对班姬的垂怜与庇护也算是在班姬那孤单的后半生里独一的、也是最后的一点暖和。
赵氏飞燕与合德一双姐妹的呈现很快便在汉成帝身边代替了班姬的位置,因而,曾经的恩宠与信誓旦旦显得是那样的讽刺,现在的独守空闺更是莫大的哀怨,在那暗不见天日的深宫中,痴情又多才的班姬只能夜夜对着团扇自哀自怜。
亡国当然不是红颜的错误,祸水更是一种极不负任务的论调,错就错在这造化过分弄人,倘若明皇不是君王,玉环不是妃子,当时人又怎会忍心把这沉重的败北都归于一个男人对贰敬爱的女人无以复加的宠嬖之上呢?
可惜,没有如果……
但是,如许一名才冠绝伦的女子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妇女职位低下的封建社会里,终偿还是难以善终的,哪怕她所具有的勇气和见地并不输给阿谁期间任何一个优良出众的男儿。
这平生实在何其长久,却又何其冗长,若能与所爱之人日日相伴,光阴也会显得仓猝。
人生的几大的憾事之一,莫过于情深却缘浅,旧爱成陌路,陆游与唐婉便是如此。
班姬如是,杨玉环、柳如是亦是如此,这些传奇女子的悲剧式运气在纳兰容若的笔下无一不被染上了一抹明丽哀伤的色采。
(完)
“等闲变却故交心,却道故交心易变。”纳兰容若的词如是写到。
这位阅尽人间冷暖的风尘女子,足有半生都在与世俗抗争,她才调横溢却不平于尘凡;她对爱情固执,可偏是她所固执的爱情伤她至深。
当时的汉成帝对班姬誓词笃诚、恩宠不竭,只是那样日日伴在君侧的日子终偿还是太太长久。
若说可悲,那见地不凡、侠肝义胆的柳如是也算此中一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生若能倒回到最后的相遇,也就无所谓结局。
在经历过几段情殇后,柳如是挑选嫁给了一见仍旧却已年过半百的钱谦益为妾室。
明显伉俪情深,却因陆游母亲的封建思惟作怪,加上对才调不俗的唐婉深为不喜,迫使陆、唐二人不得不分道扬镳、各自婚娶。
秋风易逝,沧海桑田过后仍能初心不改只是一个夸姣的心愿,‘平生一代一双人’更是遥不成及的抱负。
正如张爱玲曾说过的那句话‘我觉得爱能够填满人生的遗憾,而制造更多遗憾的,恰好是爱。’那般,柳如是的平生仿佛都在亲历并印证着这句话。
红泥小火炉里烹一壶香茗,细细地把玩一卷纳兰容若的词话,感受着那些词句字里行间透暴露来的细致与密意。
或许这人间最无法的事,莫过于有过一个冷傲的相逢,却始终没有完美的结局。
人生若只如初见,若统统都还是相遇时的模样,便也就没有了厥后的悲伤和遗憾,心不动则不痛。
曾经的誓词旦旦,最后都随风骚散在了光阴的灰尘里,那些过往即使难忘,最后却又无一不化作了一场又一场的富丽毁灭,皆成烟云……
只怪当初的相遇过分夸姣,那毫无期许的幸运来的过分让人欣喜,可实际老是那样残暴,因而,誓词皆成灰烬,毕竟还是免不得那刻骨铭心的创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