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魁诗》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灵山一会登鸡足[第1页/共2页]

一日风景,从入山到登顶,自拜佛到下山,足足用去大半日之许。当行至祝圣寺,参拜结束之时,方知此行也近返程之刻。

踏阶寻幽登高行,盎意入怀目色满。

遁入空明避尘嚣,了然顿悟化凡丝。

《清佛灵境》

庙分大小,佛分尊位,然拜佛之心不分摆布,清卷烟雾袅袅飘然,铺团上膜拜朗读心之所愿所祝所感所望。祈福在心,安幸亏念。

朝圣需虔诚,清心、沐浴、斋戒,身之所行,佛之所感也。入山后步行而上,踏青石迎清风,翠意相随,鸟鸣清脆。

光阴仓促,终到达缆车地点,遂趁车而上,车体吊挂高空,因山风甚猛,缆车微微动摇,让民气里悸动。但山间风景娟秀,绿树翠藤脚下驰过,满眼皆喜动之色,惹人欢畅、沉沦。

素华法衣在身披,寂静法经默常持。

《佛明》

古曰:灵山圣地,山峦叠峰多灵气储藏,吸入可净化心灵,淬伐体格,聚福纳运之效。呼出则浊气挥散,积聚霉晦排挤身材,时运改良,达去晦纳福,改良济运之效。

云海浮托灵山显,金顶佛灿烂天乾;

海拔逐高,气温降落,让人渐感寒意袭来。登山时身上衣物薄弱,等入顶以火线才感到气寒而身不支,呵气成雾,寒意砭骨,风吹似冰霜,冷嗖嗖、寒切切。

回想庙门时门匾上刻写的“灵山一会”四个朱红大字,不由浮想连连,感慨之意涌动。

翠郁林间溪水潺,似有欢动似悠然;

踏阶至鸡足金顶,现在才感何为鸡足一名。山顶初方寸之许,若非野生开凿,岂能有踏足之地,也就鸡足站立之寸。历河更迭,现在鸡足金顶面积数里,建金顶佛光寺及大雄宝殿,其他数间梵刹和静修之禅堂。

不过一里之路,忽见山道闪现一只弥耳小猴,猴毛密绒,棕灰一身,机警活泼,双眼调皮,目视旅客不带一丝惧意。

此事虽没法笃定,多安抚世人之嫌,然鸡足圣山氛围清爽、风凉,因翠叠交叉,植被富强,湿度稠密,路边、树干苔藓覆盖。步行在清幽小径,感气候窜改凉而不寒,润而不湿,舒爽怡人,让人乐而忘返。

善开存德因果循,方入佛道清闲世。

心若浩空广无垠,念如风云荡无迹。

不愧有灵山圣境之美称,无怪高僧隐士在此清修参佛,此地之景之灵之美之意,足以洗涤身心,熏陶情操,向来无数游人慕名而来,特地为此,游历中或多或少都心有所感,情有所动,身有所触,人有所悟。

一隅清幽之地人间难寻,一片佛修之山结缘世人。望此山此景能永存稳定,希此静此灵长世不灭。佛光普照,普渡万物。

晨光,经《灵山一会》庙门入鸡足圣山。天公作美,轻风拂动,伴朝阳祥云,踏青而行,阵阵风凉,登山寻佛。

忆往昔之日还未见猴群,现在山猴过百,猴群分支,虽有扰佛山净地之喧,但多添灵山一丝欢动之感,使幽幽鸡足山景,显庆庆欢乐之色,静中有灵,灵中透喜,喜中含悠,青青景中山,悠悠禅中境。

自金顶礼佛以后,顺山路而下,逢庙便拜,布施功德,积一点福报,尽一许情意。当步行至山间小道时,却有一只山猴拦路静坐,观其样貌似乘凉憩息。不想正欲从其身边路过,此猴俄然呲牙咧嘴,又露牙威胁又挥爪逞凶,非常匪气非常霸道。

人间欲海沉浮事,芸芸百姓难自知;

本日登山因六月之雨,气候多云雨,少好天。初入灵山,气候清爽少云,晴色映空。待入山以后,浮云增加,后越聚越密,等踏顶之刻雾雨苍苍,白芒之景满眼皆是。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