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第2页/共2页]
徐茵就不再管瓜田的事了,抽了个空去了趟娘舅家,把山地果树的莳植技能,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他听。
他们卖力挑塘泥,徐老爹带着俩门徒沤肥,徐母戴着草帽坐在一旁的树荫下卖力掏钱。
“贵不贵的,拢共就这些,抽完就没了,闺女不让我多抽,说伤肺。”
没想到徐老爹对稼穑知识一点就通、一拨就懂,非论是塘泥沤肥,还是营养土配置,带着俩门徒操纵起来相称有模有样,压根不需求徐茵跟在中间亦步亦趋指导。
“如何?你也要去?我明天就要去一趟,夜校几个教员在我家合买了五百斤大米,得给他们送去。”
“看笔迹就晓得了,这如果爷们写出来的字,罚我挑粪桶三天。”徐建军指了指信封。
老支书瞥了他一眼,心说这故乡伙满嘴夸耀的口气,当本身听不出他是在显摆呢。
一年后,老徐家承包的二十亩没人要的沙地,种出的特级大西瓜,因提早被瓜种优化研讨所当案例登报打了波告白,没上市就被闻讯赶来的各地采购商抢售一空,挣了个盆满钵满。
听了外甥女教的莳植法,决定不拔了,持续种桃。毕竟当初买桃树苗花了很多钱,凡是有别的体例,谁情愿霍霍钱!
传闻徐茵家想承包这批沙地,老支书冲动地跑过来:“国顺啊,你真的要承包那些沙地?”
剩下那一亩晚熟西瓜成熟了,二十亩沙地的整饬也步入了正轨。
两毛钱很多了,很多年青男人闻讯都来报名。
塘泥沤肥法就是体系赠送的《沙地西瓜莳植技妙手册》里讲的,徐茵抄下来一一说给她爹听。
“……”
徐茵懒得理他。
住的是她爷奶之前的老屋,屋子是旧了点,但胜在温馨,也没家里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事,很合适她写作。
徐茵对体系出品的瓜种报以绝对的信赖。
忙繁忙碌间,日子就过到了八月尾。
付玲玲在信里说了个好动静:这个月省报社开了个专栏请她写散文,稿费较之以往进步了一大截。
耿娘舅正愁自留山的桃树长势不好,见别人家种起了杏子,边也想拔了桃树换杏树。
徐茵即将踏上肄业之旅,出发前去帝都。
不要钱的发财致富技能书,另有比这更实惠的吗?!
可到分田时,这块地就无人问津了,抓阄也不管用,甘愿要河滩边的烂泥地,好歹还能种点芋头、荸荠、茨菇,既能当主食又能当蔬菜。拉去城里***红薯好卖多了。
徐家村有二十来亩瘠薄的沙地没人种,一向荒在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