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八零极品小姑子(44)[第1页/共2页]
并且听徐茵说,水稻田不但能养稻花鱼,还能养螃蟹、黄鳝。
其他几家跟老徐家差未几,都没甚么经历,直到收成了才想起下一季的鱼苗还没下落。
“路上碰到建军,他说有个夜校同窗家里承包了个鱼塘,承诺卖他一批鱼苗,问我们要不要一起买。”
徐母送走村民,给闺女盛了碗绿豆汤:“如何样?于徒弟肯借拖沓机给我们用吗?”
“那臭大脚恋慕死我了!她家的鱼拉去县里卖,才卖掉一半,咱家的鱼不费阿谁劲就全卖完了!哈哈哈!”
何况,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循着“没人干”到“抢着干”,再到“优胜劣汰、胜者为王”这一市场经济规律有序生长的。
场长心疼归心疼,还是兑现了他的承诺。
稻花鱼是个新奇货,不愁没人买。
回款之快,乐得徐母手舞足蹈。
此次卖的好,是因为养鱼的人少,下季大师伙跟风养,鱼价也会随之降。
二老想通今后叹了口气。
“农场里的鱼?那是真不错!”
“不消了爹,我正要跟你们说,我跟农场订好了,一共一千条,是场长和我一起选的,条条都是好苗,还给伶仃拉了个网,到时候带着桶去装就是了。”
农场那么大片地盘,还缺一个西瓜吃不成?
“老头子,你猜咱家的鱼卖了多少钱?”
“也行,那明天妈去列队买点骨头给你炖海带汤喝。”
幸亏平阳县不小,稻花鱼养殖一事目前就徐家村及周边几个村落晓得,还没传开。
徐母欢畅得又想去外头显摆了,被徐茵一把拽住:
“嚯!这是甚么种类的瓜?”
徐母就是心疼,大女人家家的,开着个拖沓机在地里交来回回跑,晒黑不说,人还要肥胖。
稻花鱼跟野生的没啥辨别,生命力畅旺,养在水缸里能活好几天,撑到办丧事没题目,就问老徐家买了。
“品学兼优,巾帼不让须眉!”场长朝徐茵竖起大拇指。
另有稻鱼共生的水稻,稻穗结的特别好,既大又饱满。
不过忙活了半天还真有些口干舌燥,他让秘书出去把瓜切了,顺手拿了片,咬了一口。
徐茵本来想和西瓜一样拉去县里摆摊的,成果刚收上来,就被村民们你两斤、我五条地买走了很多。
六月黄螃蟹最应景。
“明天杀只鸡,给你炖汤补补。”
“妈,你别欢畅得太早。”徐茵泼她冷水。
这如果养殖胜利了,不但多收成一批鱼,水稻亩产还能增个一两百公斤。
两百多条鱼,留一部分自家吃或送人,其他不出三天全卖出去了。
“那是应当的。”
“多少?”
更欢畅的还在前面――
徐茵回到家时,邻近傍晚了。
他回到办公室,低头写了一份打算,写完松了口气,昂首看到地板角落的大西瓜,笑着摇点头:
“一百五十七。”徐母冲动得脸泛红光,“刨除买鱼苗的本钱,净赚九十九!”
“嗯,不过我得先去帮他把农场的地犁好,他们也是有任务目标的。”
另有几户定了农忙后结婚、嫁女办丧事,本来就要去采购十几桌的鱼。
农忙时节大师都会买点肉补补,是以肉很紧俏,去得早都不必然有,只能抢点骨头。
实在湖塘村看到徐家村稻鱼共生的养殖法,下半年也筹算尝尝,是以不筹办卖鱼苗了。
同个村,拎个桶上门就行,交通费都省了。
不过,他也在想:家庭户都在稻田里养殖稻花鱼,农场那么多水田,何不试一试呢?
徐母烦恼地直拍大腿:“早晓得就不奉告他们鱼食配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