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八零极品小姑子(36)[第1页/共2页]
既然能从桐城带这里买不到的商品返来赚差价,也完整能够捎些这里有、而桐城没有的畴昔赚差价啊。
一包她嫂子娘家送的海带、虾米。固然不值钱,但桐城那边想吃一定买获得。
小我小渔船普通只在海湾口打转,能捕到的种类极其有限。
“是啊,我们村支书的儿子也入股了,前不久去探听返来讲头一年没钱分,但多少会分点东西,那也就捕返来的海货了。”
红糖和罐头还是是体系里的囤货。
“是呢是呢,我们就盼着有个稳定的谋生,赶海总归是老天爷赏饭吃,风和日丽的时候觉不出甚么,碰到台风天就晓得吃这碗饭有多难了。”
心口俄然有些发堵。
徐茵有点扛不住他们的热忱,但也晓得这是他们接待来客的浑厚热忱。
李家晒的海味种类委实很多,有海带、蛏子干、蚬子干、泥螺等,都是赶海时捡的。
“茵茵早餐吃了吗?”李母问。
“大娘,上回说的渔业构造筹建得如何样了?渔船买到了吗?”
徐茵忙说吃过了。
林林总总加起来,手头余款四百零五块,委实很多了,毕竟工厂里八级工的月薪报酬还没破百。
“……”
三个儿子虽说分了家,但就在隔壁,有事一喊就能来。
徐大嫂娘家姓李,是后海村最大的姓。
归正有扩容背包呢,不怕拎不动,再不济另有体系堆栈。
通过谈天,徐茵总算搞明白了后海村具有的海鲜种类:
哦也!没白跑这一趟!
因而次日一早,在她妈“家里这么多海带、虾皮吃不敷还要去吗”的万分不解眼神中,骑着小电驴出了门。
李母边说边带徐茵去了储藏间。
其他像她想要买的鲍鱼、扇贝、大对虾、梭子蟹等十足没有。
是她天真了,听到靠海就觉得甚么海鲜都有。
像今早赶海就拾了很多小沙蟹,一篓子约莫四五斤,李母拿回家冲刷洁净后,拿盐和酒腌制了,过几天去集市摆摊时能够卖。
她决定解缆前去趟嫂子娘家另有外婆家,多买点海味、山货带畴昔。
如果有渔船……当然,不是那种只能在海湾口打转的小渔船,是那种不惧风波、能跑远洋的大渔船,想吃的那几种海鲜还不是应有尽有?
徐茵看了以后沉默半晌,忍不住问:“有没有大点的?比如大虾、黄鱼、带鱼、乌贼、梭子蟹甚么的,钱我带足了的,你们尽管放心。”
李家人那里肯收。
听她解释了一番,徐茵才晓得,后海村不过是海湾通出去的一个小处所,充其量就是个海湾角角,离真正的大海实在还很远。
她内心一动,翻开了个赢利的小思路:
徐母帮着清算了一堆吃食:
她把手上的钱理了理:比来做衣服赚的,徐母一分没留都给了她;加上本来攒着的小两百;哥嫂给的大红包;代表镇里去县城插手劳动标兵表扬会得的奖金;保送华大后六中给的奖金……
木耳菌菇是她娘舅腐败后上山摘了晒的,还很新奇。
李父李母本年六十有五,膝下三子三女,除了徐大嫂,其他两个闺女都嫁在本村。
传闻亲家小姑来了,都很不测,放动手里的活,热忱地迎她进屋。
徐茵愣了愣:“分年货?”
她可还是名义上的股东呢。
这边的渔民,主如果靠赶海捡点小海鲜,去集市卖了换粮换肉的,毕竟这里都是盐碱地,种不了庄稼。
别说她有钱买不到,后海村的渔民也不常见到,见到了也是希奇地围旁观几眼。
难怪徐母总吐槽,亲家穷得只会拿些海带、泥螺当节礼,那是因为他们真的就只要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