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家常[第1页/共2页]
行昭一昂首,是那万氏,穿戴品红芍药纹褙子,梳了个堕马髻,一双丹凤眼勾得极媚,嘴抿得小小的,上的是樱桃红的色彩,正颦颦婷婷地站在前面,身后并没有带着贺行晓。行昭一笑,点头示礼:“万姨娘安。阿妩天然是好。晓姐儿缠缠绵绵地也病了有十来日了,也不见好,阿妩内心挂着呢。”
大夫人忙得团团转,各地的庄子和贺家的通家之好接连送来了年礼,能分摊的都分发到了各房各户去,贵重的不能分的就归到侯府的公中库里。行昭正襟端坐在楠木书桌前,端着紫毫笔,边听大夫人说边记:“河北的庄子上送来了十大筐云豆,五大袋涿州玉米,另有一尊一丈高的寿星公冀州玉雕。我看云豆就一房一筐,荣寿堂两筐,黎家半筐信中候家半筐。涿州的米,太夫人一贯喜好吃,荣寿堂三袋,我们大房与二房一个一袋。”
算算日子也差未几了,该来的始终要来。行昭内心却无端感觉这件事不该该是由贺琰捅破的,按这类人的性子,常常会把罪过与好事往别人身上推,本身毫不出面,到最后他还是如同那白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乃至在外人看来他还是受害者。
行昭挨个记下,忽而心头一动,说:“不消给皇后娘娘备年礼吗?”
大夫人神采一敛,在炕上说谈笑笑的小丫环们也噤了声,行昭赶快起家,庄端施礼:“阿妩给父亲问安。”
年节愈近,临安侯府内早早就开端安插了,各家配房的窗户上都贴着各式百般的窗花,大红灯笼高高挂,连游廊里走得吃紧仓促的主子们都换上了或喜上眉梢,或百子延福的绸子衣服。
万姨娘面色半分未变,还是还是笑得糯糯地:“真是劳烦四女民气里牵挂了。晓姐儿今儿个躺在床上,还在问如何不见四姐姐来瞧瞧她呢。”
荣寿堂一贯如同梵刹般安宁,正堂里却常常暖烘烘地说着话。大抵果然是物似仆人型。
从定国寺返来,二夫人就直说心悸脑仁疼,太医来看过后,开了副益气补虚,养脾健胃的药。行明连续几日都守在床边侍疾,偶尔来怀善苑一趟,便偷偷和行昭抱怨:“母亲那里是病了,清楚是感觉脸上过不去,又怕太夫人来讲。”
黄妈妈是大夫人的陪嫁,跟着大夫人从西北嫁到定京来,在正院里就像是张妈妈在荣寿堂的角色。她拿着铜剪子三下两下就剪出了一张步步高升,边拿浆糊贴上了墙,边唱着:“侯爷平平顺顺,景大郎君来年了局考过了,女人懂事慎重了,我们家就算过得越来越好了!”
大夫人笑起来,将册子搁下,单手搂了搂小女儿,非常欢乐的模样:“好好好,就说是阿妩送的,是阿妩的情意。”
称呼从皇后娘娘变成了姨母,大夫人并没有太夫人的闻音知雅,边翻着册子对物件儿,边没在乎地说:“筹办了一对珍珠米粒白玉快意,阿谁意头好,皇后娘娘一贯喜好米粒珍珠。”
行昭晓得那对快意,是梧州提督呈给贺琰的,用一样大小的几百颗米粒珍珠串成手柄,再嵌上戈壁白玉,做工很邃密,也拿得脱手。但是大夫人与方皇后是甚么干系,是远亲姐妹。行昭做了十年的晋王妃,隆化朝的陈皇后不管事,管事的是闵贤妃,她又一贯与闵贤妃交好,送年礼时,常常送的都是常日里不时用着的,比如貂绒大氅再比如一个嵌着琉璃玛瑙的精美手炉,这些家常的东西才气显出亲疏。
行昭望了眼大夫人,见她面上有惊诧有欣喜有羞赧,不由有些明白,宿世母亲为何会挑选那一条门路了。当女人对一个男人还抱有希冀的时候,她会为男人任何分歧常理的行动与要求找到来由。而当究竟与本相明显白白摆在面前时,脆弱的女人们有勇气去死,也没有勇气去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