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的演变(二)[第1页/共6页]
200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记念日,由黄埔军校同窗会、广东反动汗青博物馆共同编辑的《黄埔风云人物》专题邮品记念册在北京首发,支出50余枚有关黄埔军校人物、汗青事件的邮票。在台北大安丛林公园,来自台湾各地的万名黄埔军校校友停止昌大庆贺活动。
军校在黄埔办到第七期,1930年迁往南京。1938年军校校本部被日军炸毁。1988年旧址被定为国度级文物庇护单位。1996年广州市当局按原位、原标准、原面孔原则重修校本部,使军校旧址规复昔日风采。现复原开放的首要修建有军校大门、校本部、孙总理记念碑和记念室、俱乐部、泅水池、东征义士墓园、北伐记念碑、济深公园、教思亭等十几处。停止《军校校史》,《东征史迹》摆设和《孙中山在广东反动活动》图片展览,设立青少年门生军训营,停止军训。保藏文物、文献、照片颇丰,并当真展开科研,编辑出版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史料》等著作、论文、质料集约100万字,在社会上有必然影响。
1994年6月16日,为记念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记念邮票1枚,面值20分,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台湾邮政局亦发行邮票1枚,票面为黄埔军校大门全景与蒋中正校长头像。
一至五期7,399名毕业生中,湖南2,189人,占30%,广东1,036人,占14%;四川636人,占8.6%;浙江584人,占7.9%;湖北504人,占6.8%;江西476人,占6.4%;江苏265人,占3.6%;陜西246人,占3.3%;广西218人,占2.9%;安徽207人,占3.0%;河南205人,占2.8%;贵州163人,占2.2%;福建144人,占1.9%;山西138人,占1.9%;山东118人,占1.6%;云南108人,占1.5%;直隶68人,占0.9%;绥远(25)、辽宁(11)、甘肃(6)、蒙古(6)、吉林(3)、察哈尔(2)、热河(2)、黑龙江(1),共56人,占0.8%;朝鲜(34)、台湾(2)、新加坡(1)、越南(1),共38人,占0.5%。第6、七期门生,未见有籍贯统计数字。
第七任艾叆将军
第二十任马登鹤将军
狂潮彭湃,党旗飞舞,
第十八任胡家麒将军
莘莘学子,敬爱精诚,三民主义,是我反动先声。
黄埔军校旧址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大反动期间孙中山在中国**和苏联的帮忙下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黉舍。孙中山以缔造反动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主旨,以敬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历,培养反动的军事人才。军校群英聚集,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首要意义。
第十六任黄耀羽将军
在北伐战役中,一至五期毕业生或门生战死者,第一期25人,第二期8人,第三期38人,第四期17人,第五期10人,潮州分校12人,军补班1人,军官班2人,共113人。实际恐不但此数。据王肇宏研讨,黄埔1、2、三期,毕业人数共2,327人,第一次东征之役,阵亡156人、伤182人;安定滇桂军之役,阵亡91人、伤103人;第二次东征之役,阵亡284人、伤123人。以上共阵亡531人、伤408人。合计伤亡939人,占毕业总人数将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