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在上海的势力及兴亚院[第3页/共3页]
d、经济统制构造
2.对华特别委员会
位于狄思威路(今溧阳路)1177号,附属日本陆军总参谋部谍报部,首任构造长是田中隆吉少校。乍浦路战役大楼“满铁驻上海办事处”,是他们存放谍报质料和策画策划的密室。汪伪南京当局建立后,改称上海陆军联络部。该构造曾批示女间谍川岛芳子(金璧辉)在沪遍及汇集谍报。民国21年,与关东军参谋部共同策划了“上海事情”(即一二八事情)。
民国28年,设于北四川路底汉璧礼男童公学(今答复中学)内,是直属日本内阁对华殖民机构兴亚院的派出机构,对上海和华中的首要财产和统统首要物质的出产、出售和利用实施峻厉的统制。未经其批准,不得变动或挪动。也兼搞谍报事情。
5.东亚黄道会
光绪十七年,日本驻沪总领事馆内设差人署长,并雇佣日籍巡警查办日本妓%女。光绪三十一年,上海产生会审公廨审判黎黄氏事件。日军“对马”号陆战队登陆,在东本愿寺上海别院设立守备差人队本部。民国3年,工部局聘请日警3人,常驻境内,专门措置中日居官方的胶葛。民国5年,工部局从东京聘请日籍警察30人,分拨于北四川路一带执勤。民国7年三角地菜场械斗事件后,工部局答允将华捕全数调离虹口。民国15年,日警增至96人。一二八事情后,日本水兵陆战队代替巡捕在街上巡查。民国26年,日军迫使工部局同意将虹口划为一个新警区,由日籍区长全权办理。
二战日本在上海的权势及兴亚院
九一八事情后,日本总领事调集民团、在乡甲士会等社团集会,建立以总领事为委员长的官民一体的时势委员会,成为实施日侨战时动员体制,支撑日军策动侵犯战役的在沪最高机构。
1.儿玉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