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在上海的势力及兴亚院[第3页/共3页]
1.儿玉构造
民国27年,设于乍浦路文监师路(今塘沽路)口。首任总裁儿玉谦次。下辖15个子公司和2个组合,均为八一三事情后以一业一子公司建立的国策会社(公司),大多设在区境,是日本统制中国财产,实施“以战养战”的机构。以日本法人来节制中国法人,采纳“军事管束”、“拜托运营”、“中日合办”、“租赁”、“拉拢”等情势使日本侵犯中国企业合法化。
3.梅构造
2.对华特别委员会
1.上海间谍构造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上升。清同治九年(1870年),日在沪始设机构“开店社”。而后,日本人连续落脚虹口,他们多以开设杂货、饮食等中小店铺为生。
清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役后,日本一些大财团也纷繁抢滩虹口。光绪十六年日侨人数已居外侨第三位。他们聚居在虹口日本总领事馆及东本愿寺上海别院四周,境内呈现日本式社区的雏形。
民国28年,设于北四川路底汉璧礼男童公学(今答复中学)内,是直属日本内阁对华殖民机构兴亚院的派出机构,对上海和华中的首要财产和统统首要物质的出产、出售和利用实施峻厉的统制。未经其批准,不得变动或挪动。也兼搞谍报事情。
民国30年设于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内。附属日本水兵总参谋部谍报部。首任构造长儿玉誉士夫。其任务是通过经济手腕打劫计谋物质,并停止谍报策画活动。在浙湘鄂设有40多个“收买点”。民国32年,强行“收买”华商工厂各种机床。五兴机器厂被“收买”4台铣床,代价约合400两黄金,儿玉构造付款只要20两黄金,为原值的5%。若华商不肯接管“收买”,儿玉构造就在看中的机床上挂张牌子,上写“本机器是水兵第一经理部儿玉构造所属,任何人不得挪动,如敢故违,按军法处治”。接着强行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