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在上海的势力及兴亚院[第1页/共3页]
民国30年设于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内。附属日本水兵总参谋部谍报部。首任构造长儿玉誉士夫。其任务是通过经济手腕打劫计谋物质,并停止谍报策画活动。在浙湘鄂设有40多个“收买点”。民国32年,强行“收买”华商工厂各种机床。五兴机器厂被“收买”4台铣床,代价约合400两黄金,儿玉构造付款只要20两黄金,为原值的5%。若华商不肯接管“收买”,儿玉构造就在看中的机床上挂张牌子,上写“本机器是水兵第一经理部儿玉构造所属,任何人不得挪动,如敢故违,按军法处治”。接着强行搬走。
光绪二十年甲午战役后,日本获得巨额战役赔款和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在提出于吴淞开设日租界的要求遭到英美抵抗未成后,转而实施打入大众租界,将虹口变成“有实知名”日租界的战略。民国3年(1914年)第一次天下大战发作,日本乘机代替德国权势,渗入工部局董事会和巡捕房。大众租界北区、东区及毗邻的越界筑路地区的严峻事件,没有日本同意已没法实施。上海日资经济超越美国,有些范畴乃至超越了英国。
光绪十七年,日本驻沪总领事馆内设差人署长,并雇佣日籍巡警查办日本妓%女。光绪三十一年,上海产生会审公廨审判黎黄氏事件。日军“对马”号陆战队登陆,在东本愿寺上海别院设立守备差人队本部。民国3年,工部局聘请日警3人,常驻境内,专门措置中日居官方的胶葛。民国5年,工部局从东京聘请日籍警察30人,分拨于北四川路一带执勤。民国7年三角地菜场械斗事件后,工部局答允将华捕全数调离虹口。民国15年,日警增至96人。一二八事情后,日本水兵陆战队代替巡捕在街上巡查。民国26年,日军迫使工部局同意将虹口划为一个新警区,由日籍区长全权办理。
民国26年8月20日,经日军华中调派军间谍构造长楠木少将和游勇头子井上策划,在北四川路天潼路口的新亚饭店设立。青帮通字辈头子常玉清、政客周柳五为正副会长,日本游勇许斐(中文名)为指导参谋。在上海两租界制造投毒、放火、爆炸、绑架、暗害等可骇事件,并以投送人手、人臂、人甲等残暴手腕打单抗日爱国人士。闻名报人蔡钓徒、教诲家刘湛恩等人均为黄道会殛毙。
民国27年设立于狄思威路719号。班长为西村展藏。该部向上海13个地区派出指导员,处置拉拢、分化中国当局的军政职员,暗害抗日爱国人士活动,并拔擢、节制汪伪上海市、区当局,故亦称“市当局参谋部”。民国29年,改称联络部。
九一八事情后,日本总领事调集民团、在乡甲士会等社团集会,建立以总领事为委员长的官民一体的时势委员会,成为实施日侨战时动员体制,支撑日军策动侵犯战役的在沪最高机构。
民国27年,设于乍浦路文监师路(今塘沽路)口。首任总裁儿玉谦次。下辖15个子公司和2个组合,均为八一三事情后以一业一子公司建立的国策会社(公司),大多设在区境,是日本统制中国财产,实施“以战养战”的机构。以日本法人来节制中国法人,采纳“军事管束”、“拜托运营”、“中日合办”、“租赁”、“拉拢”等情势使日本侵犯中国企业合法化。
3.日本兴亚院华中联络部
日本在上海的权势
位于狄思威路(今溧阳路)1177号,附属日本陆军总参谋部谍报部,首任构造长是田中隆吉少校。乍浦路战役大楼“满铁驻上海办事处”,是他们存放谍报质料和策画策划的密室。汪伪南京当局建立后,改称上海陆军联络部。该构造曾批示女间谍川岛芳子(金璧辉)在沪遍及汇集谍报。民国21年,与关东军参谋部共同策划了“上海事情”(即一二八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