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再做劝学诗[第1页/共2页]
“陛下调任我为冀州刺史,这才举家到差!”
蔡邕慈爱的看着刘璋,他对刘璋的才调也非常赏识,借此机遇正想亲身见地一番。
刘焉赶紧号召刘璋前来。蔡邕是当世大儒,若能拜在他的门下,对刘璋大有好处。
“还好君郎呈现,救我一家性命!夫人,带着琰儿出来吧,没事了。”
“他有些小聪明罢了,那里称的上是神童!还百年难遇!”
“可驰名字?”
蔡邕向马车中喊了一句,一个妇人领着一个孩子走了出来。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伯喈兄为安在此?”
蔡邕的话打断了发楞的刘璋,后者从速低下头。
“好诗!”
蔡邕笑着点点头,看向刘焉夸奖道:
刘璋先是拱手一拜,然后说道:
“诶,许子将所评定非虚言!”
“你蔡伯父是驰名的大儒,可不是等闲能比!”
“蔡伯父,百姓不能读书吗?”
“伯喈兄,为何可惜?”
蔡邕无法的摇点头,感喟几声。
“本来如此,恭喜君郎了!”
刘焉本来非常镇静,刘璋又展露了才调,可蔡邕的一句可惜让他非常不解。
“还好中常侍吕强替我讨情,免得一死。现在被陛下放逐朔方。”
“传闻贤侄是百年难遇的神童,本日一见,公然名不虚传!”
“璋儿,快来拜见你蔡伯父。”
蔡邕摇了点头,看着刘璋道:
“君郎,现在我获咎了刘郃,怕是给你惹费事!”
“劝学诗虽好,但百姓无书可学,岂不成惜?”
“百姓温饱都成题目,哪有钱买书?更不要说读书了。”
“如此,为兄就叨扰了!”
“贤侄,这两句诗是不是不完整?另有没有下文?”
“我问他何为颜如玉,他却奉告我学海无涯,还需多多学习!”
大大的眼眸中镶嵌了两颗黑珍珠一样的眼睛,两条柳叶眉又细又长,白净的皮肤烘托着精美的五官,好像一个婀娜多姿的小精灵一样。
蔡邕仓猝问道。
“君郎不是任南阳郡守?为安在此啊?”
刘璋直接看向了阿谁小女孩,眼睛都直了。
刘璋佩服的看了一眼蔡邕,问道:
“此诗名为【劝学诗】!”
“不敢,还请蔡伯父指教!”
“小子刘璋,拜见蔡伯父!”
这么小就这么敬爱,这长大了还了得?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刘璋本身更是心知肚明,一起小跑到蔡邕面前,躬身施礼。
蔡邕也被这两句诗所震惊,很久,才喃喃道:
“许劭让小子评鉴一番,小子不敢获咎,故而以‘环球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回之。”
看着刘焉朴拙的聘请,蔡邕有些难为情,他想承诺又不敢承诺。
“听闻贤侄初创了七言诗?”
“哈哈哈,伯喈兄,你别夸他了!”
蔡邕又默朗读了两遍,而后感喟一声。
“大族不消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没想到刘郃还不肯放过老夫,这一起围追堵截,张角应当也是他所授意。”
刘璋佩服的看了一眼蔡邕,不愧是大儒。即便没打仗过七言诗,但一眼就看出另有下文。
“伯喈兄,火线不远就是冀州治所鄗城,不如安息两日,再赶路不迟!”
“贤侄可否见教?”
蔡琰!竟然是蔡琰!
“走吧,伯喈兄,你我自雒阳一别,已有多年未见了!”
刘焉看似指责刘璋,实则眼中满是高傲之色。不过在向本身夸耀刘璋的才调。
刘焉见氛围非常压抑,从速转开话题。
“嗯,不错!”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贤侄这首劝学诗真是前无前人之作!只可惜。。。哎!”
“方才他还教诲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