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鬼奴之号何可畏[第2页/共2页]
――――豆割线――――
在天津教案顺利告终后,丁雨生深深的感到,积弱的中土,欲图强大,必须把培养人才作为第一要务。逗留天津期间,多次向曾伯函进言,鼓励曾伯函上奏朝廷调派门生公费出国留学,获得了曾伯函的附和。加上林义哲和李绍泉的助推,曾伯函的力奏获得了朝廷的允准,外派官门生留学终究得以实现。是为二人第二次交集。
彤郅六年夏秋之交,江苏境内风雨高文,净水河大水滚滚滚滚,冲决了堤坝,淹没了大量田庄。时丁雨生在两淮盐运使任上,受江苏巡抚李绍泉委任前去管理。沿途只见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丁雨生心急如焚,行装甫卸即率各级官吏督修堤坝,并亲身担石填堤。但是,在湍急的大水中,投下的石块泥沙多被冲走,见效甚微。丁雨生眉头舒展,苦苦思考,想到一法,叫人砍来多量青竹,编成一个个肚大口小的箩筐,然后将沙石装入此中,再加投掷。此举公然见效,不旬白天,堵住了决口。而后,丁雨生督率民役,日夜奋战,筑起了坚毅的堤坝。厥后,本地大众称这道堤为“丁公堤”,记念丁雨生的功劳。
二人的第一次交集,是在天津教案期间。津案产生后,朝廷谕示直隶总督曾伯函办理。但是法国方面狮子大开口,乃至案件拖延不决。朝廷谕令丁雨生星速赴津,帮同办理。丁雨生于七月二十五日达到天津后,停止了深切调查,在同法国方面谈判时,丁雨生一再指出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开枪导致民情激愤,要求法国方面拘系丰大业定罪;至于焚毁教堂等修建及误伤无辜,亦属事出有因,除严办动手之人外,损毁修建由总理衙门与各国协商赔款,误伤者后事由大乾帮手办理。法国公使等在确实的人证物证面前,无可何如,法国天子拿破仑三世得知后命令拘系了丰大业。天津教案厥后在林义哲的暗中调停下得以顺利处理,而在教案谈判期间,曾伯函心力交瘁,都是由丁雨生出面谈判,教案的处理,丁雨生实在也是出了很多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