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被人当枪翁侍郎[第2页/共2页]
但他也晓得,本身当时就是拼了老命反对,只怕也没法禁止水兵衙门的建立。
“那元符你说如何办?”左季皋愣了愣,立即问道。
早在西征之始,左季皋便提出乾国能够仿行本国“贷兵饷于众商”的作法,“税项归款,商情乐从,事办易集”,但实际却无情的击碎了他的设法。本地贩子们心存疑惧,底子不买他的帐,左季皋拟向本地贩子议告贷200万两以佐军需,成果众商最后只肯借银80万两,连一半都不到,且“心尚踌躇,未能豁然”。左季皋对此怒不成遏,干脆便开端了硬性分摊,对抗拒不从的贩子停止严惩。一时{间陕甘等西征军过往省分鸡飞狗跳,商民对此敢怒不敢言。
“早知如此,便不该让这个事儿成了!”想到当初建立水兵衙门时清流言官们一片弹劾之声,而本身因为怕触怒太后而没有死力反对,翁叔平悔怨不已。
如许一来,西征协饷的题目获得了有效的处理,而左季皋却也成了分摊商民万人悔恨的工具。
即便如此,他所倾情出演的这幕“西征新疆,规复故乡”的大戏,因为“饷绌”的干系,还是有唱不动的伤害。
想到自从水兵衙门建立以来,大量的款项收支都不颠末户部,翁叔平禁不住心中肝火暗生。
而各省督抚无法之下,为了不当左季皋“高利贷”的冤大头,便只能使出各种手腕,将协饷分摊到了商民的头上。
曾伯恒至此方才明白过来,为甚么在林义哲归天后,左季皋竟然还千里迢迢的送来了一副情真意切的记念挽联,对林义哲的英年早逝怜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