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三章 四民柱石论[第1页/共2页]

“上一次他那篇《西国圣道考》,便实在难堪了这班人一回,这些人本不认同洋报酬人,而洋人既遵圣道,则便不能讥以非类了。是故乾国创办洋务,今后少了一大停滞。”伊藤博文叹道,“当时我还觉得,文章立论能写到如此,已是极致了,不料他又能更上了一层楼,把这‘士农工商’的桎梏也给破了!他是真正的天下奇才!可惜生在乾国,而不是日本!”

听到这些在后代也称得上是“振聋发聩”之言,林逸青不由得寂然起敬。

“语云:‘能富而后能强,能强而后能富’,可知非富不能图强,非强不能保富,富与强实相维系也。或谓:现下府库未充,赋税有限,公用支绌,民借难筹,巧妇宁能为无米之炊?何曰非能?商市之兴衰,货色之增益,销路之宏远,须仗聪明才干之士思深虑远,而后操奇计赢,胸有成竹。况贸易至本日而愈繁,商术至本日而愈巧。西欧诸国,每有国用不敷之时,便假贷于钱商,以济水火,事毕了偿本息,故时能转危为安,此为‘借米为炊’之法,彼国可用,我何不消之?……”

“诗织为何发笑?”伊藤博文好似猜到了如月诗织想起了甚么,笑着问道。

究竟上,东西方的初期文明都是重农轻商,对贸易的讨厌是一个共同的初期传统。初期的西方也是一样:“对贸易征象的鄙夷――对市场次序的讨厌,并非全都来自熟谙论、体例论、理性和科学的题目。另有一种更暗淡不明的恶感。……对买卖人的仇恨,特别是史官的仇恨,就像有记录的汗青一样陈腐。”

附:《翁叔常日记》:

“光旭元年正月二十九日奉上谕,总理各国事件衙门奏林义哲条陈,其摺有建水兵、护华商、开地矿、修铁路、安电报诸项,于筹饷一项则倡言兴贸易以开饷源,并议借洋款,其于摺内极言工商之重,称士农工商皆为国之柱石,犹椅之四腿并列,出缺损则颠仆。其论一出,闻者哗然。以其多引管子孔圣之言,太后似为所动,交朝臣集会,敬邸、纯邸、文相指其言为是,沈相、宝相、李兰荪尚书默无一言,礼邸、单地山尚书(吏部尚书单懋谦)、徐豫如侍郎(徐桐)极言其论之非,余亦欲辩之,然细审通篇,无处不为圣言,似难以诘难。……朝议多时,不能决,太后命内监取椅来,以锯将各椅腿分去一块,是非不一,置于殿上,曰:‘有能坐而不仆者,乃可禁林义哲之议。’礼邸率先上坐,前仆于地,脸破出血;继单地山亦上前坐,跄于阶前,唇裂,落齿一枚;徐豫如上前继坐,亦前仆,倒栽于地,头破。由是再无上前坐者,林议遂定。不日将见明诏,心中不堪郁愤,是夜病发。”

“今中土既有积年造购之兵轮,又有新增之铁甲、快碰、蚊子等船,并自造巡海快船,宜酌以铁甲觉得坐镇,有炮台觉得凭借,有海口以握冲要,有蚊船觉得救应,巡海之船,拟分南洋北洋两大支,无事则梭巡东洋、南洋、印度洋及美洲、非洲、澳洲、欧洲各岛、各埠。由近而远,逐步游历以练驾驶、习水道、张国威、护华商。有警则北南互为援助,敌窥一起,则守者拒之于内,巡者击之于外;敌分窥各路,则避实击虚,伺隙雕剿。或三路同出,使敌疲于策应;或彼出此伏,使敌无隙可乘。至各路攻守机宜,必籍本地电线互通动静,乃能联络一气。如此而敌犹敢轻犯者,鲜矣。倘现在各船尚未够数,宜极力购足,俾得成军。仿造快船、碰船、蚊子船各数艘,以备临阵补阙、应猝之用。论者曰:如此安插,非费千百万金不能有成,目下帑项未充,费何从出?不知天下局势,须筹全局。敌之勇于窥我者,以我力之未足也。试观畴前海疆有事,一役之费动辄1、二千万金,而百姓之丧失尤多,* 国威之摧挫很多,又何益也?今乘无事之日,筹赀自固,使敌不敢生心,国计民生均受其益。移有事时之用项于无事之时,未雨绸缪,保全于无形者实大……”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