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狙击南宋》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四百六十章 日暮途穷[第1页/共4页]

广州在宋时,是岭南蛮荒湿瘴之地,凡是用来流配官员的。赵构竟然将新都选在此处,可见被逼到了甚么程度。

赵构,垮了!

赵构眼睛刹时瞠大――这实在只是一道浅显的贬谪令,如许的诏令,赵构平生不知批过多少。但面前这道诏令,却又极不浅显。不但仅因为贬谪的工具,是当朝左相,更因为这道诏令,赵构从未见过,但倒是他本人的手迹。

按常理,刘光世卸职以后,接任的该当是王德;而张俊卸职以后,接任的该当是杨密。但令人不测的是,接任御前右军的倒是另一员南宋老将解潜;而接任御前巡卫军的,则是张公裕。

经太长达三个多月的艰巨跋涉,当广州城终究遥遥在望时,军队缩水近半,官员流亡超越七成。南宋元气大伤,再难规复了。

秦桧将圣旨放在御案之上,中间便是堆得高高的奏折。统统御批过的奏折,都将由捧宝官捧御宝请赵构用印,当然,也将会包含这道圣旨。不管彻夜产生甚么,都不会影响这些奏折与圣旨的用印见效――哪怕赵构已不能亲身脱手用印。当然,前提是赵构本人不可否定这道圣旨的“实在性”。

四月,朝廷下旨,刘光世平叛有功,升司检校太保、殿前都批示使,封荣国公。张俊授签书枢密院事。这最为常见的收将权之法,二将岂有不知之理,均以有疾,向朝廷奏呈交出兵权。

随后,左相赵鼎、右相秦桧、知枢密院事张浚等一干重臣,前去行在面谒躺在床榻上的绍兴天子赵构。

赵构颀长的凤眼眯缝,惨白如敷的神采,现在更是丢脸。

赵构饮了汤药,气味顺了些,方才微微喘气道:“诸卿之意,三路之地,可予?”

秦桧偷望了一下官家神采,轻声道:“和议若成。则大局可定,乱兵悍将,实为圣朝之大忌。祖宗之法。早有明训啊……”

这是目前为止,独一可行之策。若能以这些沉重的代价,换得疗摄生息的时候,还是值得的。

赵构对劲点头:“争夺保存帝号,其他前提,皆可承诺。”

“一人之下……本来如此。”赵构嘲笑连连,“莫忘了,就算孤不在了,另有左相赵鼎。”

在这个时空,郦琼已死,没法与王德争了,但却换成了一个更令王德不平的张公裕。张公裕此前不过是和州防备使,虽曾有过击败出海追袭赵构的金兵的战绩,却如何能领雄师?

秦桧在这一刻。盗汗涔下,脊背尽湿。

绍兴三年,十仲春,南宋一年以内,第三次迁都。此次迁得非常干脆完整――直接迁到了广南东路的治所广州。

这一下,激发了两军严峻不满,更令两员大将一肚子火。如果说,代替张俊的解潜,还算是一名老资格老将,军功资格不在杨密之下,扬密虽有火,却不得不憋着的话,那张公裕代替刘光世,可就令王德火大了。

秦桧近前低声道:“回禀陛下,刘平叔(刘光世)、张伯英(张俊)、王子华(王德)、杨公浩(杨密)诸将。克日频聚,虽言所为军事,但营门一闭,内里如何,无人晓得。陛下。值此民气惟危之际,不成不防啊!将如同此,军心更是……”

赵鼎的说话声,被赵构狠恶咳嗽打断,内侍仓猝为官家抚背顺气,奉汤以伺。

秦桧不疑有他,浅笑接过。归府以后,焚香沐浴,诚恳礼斋,方才欢乐展开――在这一刻。他的笑容凝固了。

“赵鼎?殿下定是重疾善忘,竟忘了已将此君罢相了么。”秦桧一拍脑门,仿佛才想起甚么,伸手入袖,在赵构错愕的目光中,取出的却不是匕首,而是一卷黄绫圣旨,缓缓展开给赵构旁观。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