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什么样的书价值连城[第1页/共2页]
在林逸看来,妇孺皆知的名家名著是民国图书保藏的一大热点。此中,尤以鲁迅、林语堂、徐志摩、周作人、张爱玲、张恨水等闻名作家的文学作品最受欢迎。因为受政治、经济和文明等诸身分的影响,民国期间的图书印量一向不是很大。经历几十年的风雨而保存至今的名家名著,即便被归入“近世罕见之本”,也并不为过。
“当然是真的,怪不得第一眼瞥见你就感觉很亲热,本来我们都是旧书迷。”昌叔笑道,“看你这些书的种类,大抵是从神州书店,梅馨书舍,以及合用书局淘来的吧,那几家旧书店我也爱去。”
听完林逸的论述,昌叔不由点头称是,如果说一开端他只是借着这类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来和林逸拉近间隔,那么现在,两人已经差未几有“知己”的味道了。
林逸就笑道:“读书算不上,只是喜好淘书,喜好保藏书。”
接下来,昌叔就兴趣勃勃地和林逸谈起了一些淘旧书的兴趣。他说香港分歧于本地,旧书店未几,以是他也就一向在这里打转,反而很恋慕本地的书迷同业,旧书市场广漠,想去哪儿淘就去哪儿。
现在,鲁迅先生的这些著作常常是历次拍卖会上的刺眼明珠,并且,常常还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超卓表示。如,1998年嘉德拍卖会上呈现了一部《北平笺谱》,以11万多元(115500元)群众币敲定,并且不见得是初版编号本;2005年有人以38万多元(385000元)群众币在拍卖会上购得此书(每年的贬值幅度约莫是39%)。比来几年此书的拍卖价,林逸没有找到,但从每年的贬值幅度,便可预算出来。真可谓:“黄金有价书无价”。
“有甚么事儿,你就说吧,我能帮手的话必然帮!”林逸已经把昌叔当作了忘年交,非常利落地说。
倒不是林逸不想去见地一下,而是因为他清楚地晓得,明天那场拍卖会实际上就是新世纪公司自导自演的一场“戏”,诗稿会拜托来托价,这类弄虚作假,有啥都雅的?
不由得,林逸与昌叔靠近了几分。
昌叔还是穿戴传统的唐衫,见林逸发楞,就笑道:“如何,也不号召我出来坐坐?”
作为长辈,林逸一开端只是聆听,但是垂垂地,就被昌叔勾起了说话的欲望。特别当昌叔谦虚扣问,“当今甚么样的书代价连城”时,林逸更是刹不住嘴,对着这位前辈侃侃而谈。
见林逸踌躇,昌叔就又道:“如何说你也是持宝人,不参加的话会欠都雅,当然,此次拍卖终归需求你来共同一下的……”
究竟上,这就是一种说话扳谈的技能,甚么叫“共同说话”,只要有了“共同说话”,不管你们之前认不熟谙,都能够通过这立马成为“朋友”。
昌叔进了房间,随便看了一眼,就瞥见地上那一大堆的旧书,不由惊奇,“林生喜好读书?”
林逸这才回过神来,忙道:“请进。”
林逸听到拍门声,就翻开了房门,内里站着一个满脸和蔼笑呵呵的老者,圆脸,元宝嘴,像是小一号的弥勒佛,不是新世纪公司的昌叔是谁。
林逸不美意义回绝了,何况刚才本身还信誓旦旦地打包票,因而就只好收下请柬。
话说,在当今官方藏书市场上,宋元期间的古籍善本已是“一页宋版,一两黄金”,明清期间的古籍善本也已属凤毛麟角,因年代长远,传播下来的越来越少,淘到绝对物有所值的“宝”的机遇,也少之又少。比拟之下,民国期间的图书(1911年至1949年)因为距今较近,破坏或流失较少,其潜伏的贬值空间,开端遭到很多藏书爱好者们的存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