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京城暗潮[第1页/共5页]
郭临走近窗边,街旁的商店大小不竭的呼喊、宣讲楚王功劳的平话人的话语声,伴着骡马的铃铛脆响悠悠入耳。这幅景象,仿佛和六年前楚王又一次得胜后的边关诸城一模一样。她缓缓闭上眼睛……
一曲结束,领舞的女子遥步上前,轻柔地躬身道:“环儿恭祝父皇福泽百姓,四海升平。”
楚王哈哈一笑,瞧着常继道:“老国公竟另有个这么能说会道的女儿。”
只听皇上哈哈大笑:“你贪玩另有理了,也罢,此次就不罚你了。”
楚王瞪他一样:“你觉得我谁都熟谙啊?”
世子更奇特了:“那德王干吗那副神采?”
方才朝议结束,皇上留楚王唠嗑几句,说是十多年未见皇弟墨宝,现在战事大胜,让楚王写副字,早晨宫宴时恰好带来君臣共赏。楚王笑言悠长不回京,府内的笔墨都要去新买才好。眼下不过方才到府罢了,太子就已经送来了笔墨纸砚。
“清城现下虽说是兵危已解,可前任太守贪污又加上兵事,城中民气不稳,以下官之才实难应对。”
箫淑妃一愣,继而轻柔地笑道:“臣妾才疏学浅,做不来这些事,都是交给女官们做,臣妾也就是参加看看,确切未曾重视到她如何出去的。”说罢,她转头看着身后的女官,“梅女官,这是如何回事!”
皇上“哼”了声,扭头问箫淑妃:“歌舞不是你卖力吗,可知此事?”
七皇子生的明眸皓齿,清爽超脱,连络了他母妃的仙颜和皇上的豪气,像极了皇上年青时的模样。年青时的皇上是个白面墨客样的美女人,与楚王粗暴的气质刚好相反,现在蓄着髯毛,光阴和帝王的庄严在他身上揉和,玉质金相,不怒而威。皇上身侧别离坐着舒贵妃和箫淑妃,都是如此后宫中的风云人物,一个育有德王和庆王,一个育有七皇子。自从皇后薨,皇上十多年来未曾再立皇后,后宫大权都交给了舒贵妃。舒贵妃是在皇上还是太子时就嫁入府中,以温婉浑厚闻名。而另一边的箫淑妃有闭花羞月之容,看起来非常的年青,七皇子都这么大了,她却一点也不显老,单就这份面貌已经能够傲视后宫。
皇上一愣,细细思考却没想起这是谁。倒是太子身边的太子妃离得近看清了,惊奇道:“这不是三弟家的徐氏吗?”
“皇高低旨由德王来措置清城事件。”
世子固然不爽,总想为兄弟讨份功。但楚王却有另一番设法,眼看郭临现在已快十六了,换做女孩也快及笄。官职小,到时卸职也易,一个女人家,要那大的官做甚。
“哦,那里古怪?”楚王拿起桌上的笔细细打量,世子抬袖在一旁帮他研磨。
宫宴设在了麟德殿,楚王方一靠进太液池就碰到了常家的两兄弟,在老国公爷离任后袭承爵位的郑国公常继和太子少傅常兴。两兄弟年幼时曾得楚王指导技艺,干系算不上疏离。
德王俄然起家,大步走到那女子身边跪下,沉声道:“是儿臣的侧妃徐氏,冲撞了父皇,还请父皇恕罪。”
目送卢太守出门,世子不满道:“这么急着回琼关干吗?”
――――――――――――――――――――――――――――――――――――――――――
“不了,”郭临夹起一筷子牛肉放入口中,“熬上一锅上好的猪骨汤带回给王妃就成,还费事小二哥去瞧瞧我那婢女阿秋可返来了。”
她猛地展开眼睛,面前人声鼎沸、驼铃阵阵,还是一样的街道。她深吸几口气,眼间的戾气渐消。回过甚来,阿秋已经毁灭了大半盘的牛肉,桌上的帕子沾着油印,姚易则提着酒楼赠的清花酒号召郭临喝一杯。郭临上前收了帕子,接过酒杯,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