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弹劾[第1页/共3页]
胤祚淡淡道:“看来阿尔吉善大人对本阿哥的体例很有思疑,刚巧的是,本阿哥手上有一个现成的例子能够证明复式记账法的上风。”
半晌后,小吴子和另一个寺人,就抬了一个半人高的箱子走到乾清门前,将箱子放在地上后,朝皇上施了一礼后又退了下去。
胤祚望了那人一眼,模糊感觉眼熟,想了半晌才想起来,此人是户部左侍郎阿克顿,他还和他一起在聚仙楼吃过饭,不愧同为户部官员,列举的来由针针见血,让人很难辩驳。
“是不是戏言你一会就晓得了。”胤祚说完朝康熙拱手道:“皇上,请准予儿臣派人将折子抬上来。”
胤祚没有理睬阿尔吉善投过来的挑衅的目光,他此时正死力的节制嘴角不要上翘,不要对劲的太较着。
而胤祚的折子几近就是照抄后代的《管帐学道理》这本书,但因篇幅有限是以非常简明,有些处所乃至有些晦涩,康熙读到不懂之处,垂垂的皱起眉头。好久以后才放下折子,沉声道:“胤祚啊,把这个新的记账体例讲给大臣们听听,议一议。”
“准。”康熙吐出一个字。
胤祚拱手道:“皇上,各位大人,所谓‘复式记账法’,简朴的来讲,就是没产生一项支出或者支出,就将之计入假贷两方,两方相互对应,而不是以往的流水式记账,如许能够更加精确的反应银粮的活动,也能更简练的记账。”以后胤祚又列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复式记账的上风。
这个阿尔吉善真是蠢的能够,本来阿克顿所言句句在理,对胤祚已经很有威胁了,而阿尔吉善偏要出来画蛇添足,反而帮了胤祚一把。
“哦?”康熙打量了胤祚半晌,道:“那你就讲讲吧。”
阿尔吉善轻笑道:“六阿哥,庙堂之上怎适口出戏言?”
“康熙二十七年,兵部发山西军饷短七千三百五十四两,粮草短五千七百八十石。”
胤祚脸上笑意更盛:“阿尔吉善大人真是朱紫多忘事啊,那我来帮大人回想下,康熙二十五年仲春初二,郎中大人发往山西军饷短五十两。康熙二十五年三月十六,郎中大人发往山西军饷短三十五两。康熙二十五年四月初七,郎中大人发往山西军饷短七十八两……以上这些,都是大人发往户部的账目中记实在案的,只是因为账目过于繁多,难以清理,被放在了陈账中罢了。”
阿尔吉善面如土色,被吓得一下就跪在了地上,哀嚎道:“皇上……臣冤枉啊,那满是六阿哥的一面之词,求圣上明察啊。”
听胤祚这么说,大阿哥也就回过了头去。
阿尔吉善跪在地上,板滞的望着那一箱子折子。索额图头上挂满了盗汗,他一边在内心痛骂阿尔吉善,一边想着明哲保身的体例。
陈廷敬道声“嗻”,从行列中出来,把摆布侍郎叫出来,又找了几个小寺人帮手,就在乾清门前把箱子中的折子一本本拿出来,当着百官的面查对起来。
胤祚此时倒是乐的安逸,看着翻看折子的陈廷敬,脑中想到了后代他当审计员的经历。
索额图听胤祚说的也是迷含混糊,但是他却听懂了胤祚话中相称首要的一个词“查处贪腐”,索额图毕竟人老成精,又在庙堂之上摸爬滚打多年,一听胤祚这话头就感遭到了一股伤害的气味。
康熙也没给他说话的机遇:“陈廷敬,你领着户部的官员,给朕当庭查!看看他阿尔吉善冤不冤枉!”
胤祚没有卖关子,很干脆的把盖子一掀,内里整整齐齐的码的七八摞折子。胤祚顺手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念到:“康熙二十五年,兵部发山西军饷短五千两,粮草缺三千石,此中兵部郎中阿尔吉善私吞一千二百五十两饷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