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说媒[第2页/共2页]
翰林官儿自荐做锦衣卫,陆炳倒是第一次碰到这类事儿。
刘元镇笑了笑:“刘财啊,你那里晓得,身居高位不自在啊!我的婚事,现在我已然说了不算了!我是锦衣卫的镇抚使,十三太保里的老迈,我跟谁联婚,就等因而锦衣卫要跟谁缔盟!呵,我的婚事,要陆批示使点头才气作数。”
亲兵双手托着一个红漆托盘走了上来。托盘上盖着一块红布。
陆炳起家,号令部下的亲兵校尉道:“将东西拿上来。”
贺六带着东珠,回到查检百户的值房。
陆炳道:“李春芳有位十九岁的令媛,待字闺中。我看跟你倒是郎才女貌。”
老胡正坐在值房里闭目养神。
老胡道:“哦,本来你老六跟圣眷正隆的李尚书还算是故交呢!”
A¤更zg新R最p快+上√_|
刘元镇点头:“是。”
刘元镇点头:“晓得,新任的刑部尚书叫李春芳,之前是吏部的侍郎。”
刘元镇自嘲的想:自从坐了北司镇抚使,统统人都称他为“刘大”,“刘元镇”这个名字,另有几人记得呢?
陆炳摇了点头:“娶李春芳家的令媛,既是你的私事,也是锦衣卫的公事。”
老管家刘财走上前。
贺六从亲兵校尉手中拿过红木漆盘,和刘元镇出得值房。
宦海之人皆知,大明宦海中,升迁最快的不过两途:一是入宫,做寺人。二是进锦衣卫,做皇上的家奴。
刘元镇想走一条升官谋权的捷径。
刘元镇的父亲本是江南富庶之地的一个正九品县衙主簿。有道是:宁做江南狗,不做九边臣。江南富庶之地,有个正九品县主簿的职衔,倒也能让刘元镇一家过的衣食无忧。
――――――几今后,锦衣卫批示使陆炳将贺六和刘元镇叫到了北镇抚司值房。
贺六惊诧:“批示使,跑媒拉纤儿这类事,我怕做不来啊。”
进入锦衣卫后,刘元镇苦心追求,竟在十年以内坐上了北司镇抚使的高位。他是十三太保中的老迈,同时也是十三太保里年事最小的人。
他昂扬读书,头吊颈,锥刺股。十六岁中秀才,十八岁落第人,二十岁都城会试金榜落款。
他在落款上写上了“刘元镇”三个大字。
刘父说完就一命呜呼,驾鹤西游了。
陆炳又叮咛贺六道:“你下晌就带着定礼,去李尚书家。”
陆炳问:“刑部尚书换人了,你可晓得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