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抱负[第2页/共2页]
于中常走到桌边的时候,徐文长才瞧见他,站起来相互见礼、让座。
徐小公爷就是个“平常之辈”,并不比他的“草包”父亲徐鹏举强多少……
这些于中常和徐九公子当然也想到过,但这个动机平生出来,立即就被本身反对掉了。
实在针对倭寇的态度上,能让梁叛信赖的人实在很多很多。
四月十一,梁叛在看到邸报上写着“应天府尹陶传夺职”八个字今后,决定进城。
于中常吓了一跳,没想到会扯到倭寇身上去,他问:“这么说,姜聿寿应当是想去告密他们,以是才遭的灭口?”
“想要梁叛送出东西,实在体例很多,不过下策不提也罢。”徐渭给于中常倒了一杯茶,直接开门见山地说:“直接说上策罢,梁叛不肯将东西交给公子,就是因为他没法肯定公子的态度,也就是说,他没法信赖公子。”
看来徐文长是绝望了。
他笑笑,模棱两可隧道:“能实现的才叫抱负,不然便是妄图。”
一来不肯如此,二来也不敢如此。
于中常终究晓得徐文长为甚么要提“抱负”了。
并且传闻京师朝廷对振武营兵变相干人等的措置也终究有了成果,并且很快圣旨就要达到南京。
于中常灵敏地发觉到了一个题目:徐文长仿佛在徐小公爷那边并不快意。
于中常无法点头。
没有弓弩刀剑,也没有鲜花掌声。
可抱负是抱负,实际是实际,怀才不遇的何止一人,自以为怀才不遇的更加满大街都是。
不由得想起九公子对徐小公爷的评价:貌似有城府,有胸怀,有弘愿;实在三者皆是平常。
徐文长也笑了,却没说他认同不认同,只谈起一件事:
桌上一时候便沉默下来,于中常但觉氛围有异,与徐文长面劈面闷坐了一会儿,浑身都有些不太安闲。
陶传夺职了,申明南都城里的人们已经完整放弃了对梁叛的“甩锅行动”,拎出了陶传这个替罪羊,这与陈碌之前的判定根基符合。
人间文人谁还没个忠君报国、重整江山的抱负?
没有人禁止。
徐文长这是如何了?
徐文长道:“黄唯清说是的,并且姜聿寿因为皇上的干系,跟旧宫里的守备寺人有联络,按照他走动的线路,推断当是进宫去见守备寺人的。”
很多人在内心歇斯底里地吼怒、气愤、不满:
兼并头条和热搜也要有个限度……